第三方檢測在公眾眼中無疑是一個陌生的業務,但在業內人士看來,相比美國和日本,中國的發展空間巨大。總部位于廣州的金域檢驗是中國最早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獨立實驗室和進入醫學檢測服務領域的企業之一,從2005年至2012年,金域檢驗營業額自7563萬元一路攀升到10多億元,連續六年實現年增長率超50%,目前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
據悉,中國只有0 .7%的醫學檢驗在獨立實驗室完成,2010年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在整個中國的市場份額則為13億元。這個市場每年將以40%的增速發展,預計至2015年市場容量將增加至68億元。在所有獨立醫學實驗室中,排名前四位的金域檢驗、迪安、艾迪康和達安基因已獲得較為明顯的領先優勢。面對如此可觀的高成長,金域檢驗董事長梁耀銘卻認為,“賺快錢做這個行業是做不好的。”
“方興未艾”的隱形行業
說起第三方醫學檢測,一些人或許會想到迪安診斷。這家由復星、軟銀等資本進入后,登陸A股的創業板上市公司。但殊不知,涉足這一市場中,也不限于迪安診斷一家,包括達安基因在內的多個上市公司目前也涵蓋有這一業務。但規模最大的,還是由廣州醫學院(現廣州醫科大學)校辦企業發展而來的廣州金域檢驗。
從2005年到2012年,金域檢驗營業額自7563萬元一路攀升到10多億元,連續六年實現年增長率超50%,目前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
“五年計劃不敢做,因為發展太快了,所以我們只做了三年計劃,我們預算2015年營收做到30億。”金域檢驗董事長梁耀銘在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如是說。在梁耀銘看來,做第三方獨立醫學實驗室,目標定太快不是好事情,做這行還是應該求“穩”。
正如金域的說法,第三方醫學檢測確實是一個快速發展的市場。有數據顯示,中國只有0 .7%的醫學檢驗在獨立實驗室完成,2010年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在整個中國的市場份額僅為13億元。這個市場每年正在以40%的增速發展,預計至2015年市場容量將增加至68億元。
但與此同時,這又是一個在公眾眼中陌生的市場。目前,由于沒有官方的統計口徑,這個市場中究竟有多少企業,依舊沒有準確的答案。而所有獨立醫學實驗室中,為外界所知的恐怕也就排名前四位的金域檢驗、迪安、艾迪康和達安基因。
飲第三方檢驗頭啖湯
依照國務院14日公布的《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業體系,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意見》針對健康服務中所需產品供應短板,還特別指出要大力發展第三方檢驗、檢測、評價等服務。
但最初,金域醫學檢驗只是廣州醫學院的一家負責成果轉讓、科技開發的校辦企業。2004年第三方醫學檢驗第一次作為一個行業被國人所認識。2009年,新醫改啟動。當“醫藥不分家”、“看病難、看病貴”僵局難以打破之時,金域檢驗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對于中小醫院、診所和社區門診來說,他們診斷設備簡陋,通過第三方醫學實驗室,有效地規避了醫院在實驗室設備、軟件、人員等方面的高額投資,同時又極大地提高對病癥的診斷精準度;對于大醫院來說,有些檢驗項目對設備、人員要求高,投入大,單家醫院由于樣本量有限,投入巨資、裝備齊全的實驗室又浪費了大量的醫療資源,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則可以集中承接和外包這些項目,節省了投入,還能提高專業化水平和規模效益。
設立高水準競爭門檻
“大醫院的設備已經很完善了,你不管怎么做都肯定做不過大醫院。”當時周圍的這些聲音,梁耀銘至今仍記得。如果要做獨立醫檢服務,要在新醫改中有所作為,檢驗報告必須夠權威、通用。為此,梁耀銘決定挑戰美國病理學會CA P這一全球實驗室最高標準。
據透露,中國通過國際醫學實驗室最高標準CA P認可的檢測項目最多的實驗室,也是中國首家通過美國C A P和ISO 15189雙認可的醫學實驗室。目前,他們在全國有19個連鎖中心實驗室,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第三方醫學實驗室。“我們最近剛剛引進美國病理協會A SCP體系,用來培養我們的實驗室操作人員。我們的計劃是不僅做到實驗室國際認可,還要實現人員資質的國際認定,進而為服務出口打基礎。”梁耀銘如是說。
南都記者了解,隨著樣本的不斷累積,他們已經在著手建設自己的數據庫,遠期目標是“賣數據”,準備將這些數據用于新藥研發、疾病預防。就在日前,金域已悄然牽手IBM,合作建設基于IBM系統的生物信息學大數據。在金域看來,牽手IBM是基于大數據時代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