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萍紕撔履軌虼呱庐a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為推動更多科技創新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天津金融監管局聯合天津市科學技術局、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開展“科技—產業—金融”新循環試點,以金融創新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走進位于天津中心城區的天開高教科創園,莫比烏斯環圍合“母育子”形象惹人注目。它寓意天開高教科創園將以科技孵化為動能,孕育經濟循環活力。自去年5月開園以來,已吸引2000余家科創企業落地。天開高教科創園正加速成為天津新質生產力發展高地。

打通融資堵點

倫登節能科技(天津)有限責任公司是天開高教科創園內一家初創型科技企業,主要從事節能風機技術研發、節能服務及工業節能工程改造等,需要資金持續支持研發創新。
作為首家進駐天開高教科創園的金融機構,農業銀行天津市分行在企業成立之初就第一時間對接金融需求、開立結算賬戶。了解到企業的融資需求后,迅速成立專項服務團隊,深入企業車間調研。取得信貸資料后,在5個工作日之內即完成300萬元貸款的審批和投放。
“在做好入園企業融資支持基礎上,我們還專門制定了天開園科創英才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為入園企業的高管及員工提供專屬個人金融服務。”農行天津南開支行副行長韓樂告訴《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
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機制創新是保障。與農行天津市分行一樣,天津轄內不少金融機構成立了試點工作專班,建立了跨部門試點工作機制,結合國家戰略導向及各自優勢,細分產業和周期賽道。
興業銀行天津分行黨委書記、行長王文雷介紹,該分行成立了21個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專班,強調部門聯動與協同,并將生物醫藥行業作為重點服務方向;同時,設置華苑科技特色支行,加強中臺投研能力提升和“外腦”建設,共建科技金融生態圈。
浦發銀行天津分行構建了跨部門高效協同的工作專班機制、以專家庫和科技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為重點的特色專業機制、以科技金融專營和直營機構為主體的特色經營機制。
天津銀行發布了“聚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天津銀行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指標體系,從支持新質生產力導向貸款投放、金融市場業務增長、金融租賃業務提升3個維度提出20個指標,調動金融資源更好服務科技創新。
天津金融監管局黨委書記、局長趙宇龍表示,天津金融監管局建立了企業、產品、投資機構、差異化管理等“四張清單”,引領在津銀行保險機構緊密圍繞天津重點產業鏈,聚焦科技自立自強,共同搭建以天開園為核心的“1+N”試點輻射區,構建和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下好“科技—產業—金融”新循環這盤“大棋”,需各方協同發力,久久為功。作為新循環試點的重要參與者、推動者,天津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天開園管委會副主任方偉在“銀行業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座談會上指出,天津市科學技術局將持續優化科技金融服務生態,聚焦科技成果轉化“最先一公里”,深耕天開園“試驗田”,激發各類金融要素與科技創新發生“化學反應”,助力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培育、孵化、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推動形成“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從“看過去”到“看未來”

新循環試點要解決的一大問題是,解決輕資產企業融資不解渴問題,讓銀行與企業無障礙對話,真正做到“能貸愿貸敢貸會貸”。試點引領下,轄內銀行機構經營邏輯從“審報表”到“查三表”,從“看過去”到“看未來”。
天津某儀器公司是天津大學創業生態培育的一家科技型小微企業,主營高端檢測儀器的研發與生產。企業處于成立初期,尚未達到產品量產階段,銷售收入較少且研發投入較大,難以達到銀行傳統授信審批門檻,企業研發資金主要依靠股權融資解決。
興業銀行天津分行了解到該公司在行業細分領域的發展潛力巨大,海棠基金、醫脈基金等多家投資機構與該公司達成了股權投資意向。結合客戶需求,該分行為企業審批授信1000萬元,并在6月為該公司發放流動資金貸款300萬元,解決了企業研發投入、經營運轉方面的資金需求。
無獨有偶,浦發銀行天津分行運用大數據,結合科創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資金需求特點,打造并推出具備全周期、數智化、多融通、可定制特點的“5+7+X”“浦科”系列信貸產品,對注重創新型研發投入、有知識產權積累的科創企業給予有力的資金支持。農行天津市分行積極向總行申請納入“科創企業專屬信貸服務體系”,制定差異化政策體系,通過設定《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系列評分表》對不同周期科創企業進行評分,匹配差異化政策。
此外,作為新循環試點中唯一一家保險公司,國壽財險天津市分公司圍繞科創企業的生命周期,向科技創新的源頭延伸,落地全國首單“實驗室一切險”,充分守護高校實驗室這一科研成果誕生地。截至6月末,“實驗室一切險”已累計為包括天津大學在內的30間實驗室提供風險保障7800萬元。

搭建科技金融生態圈

科技創新往往周期較長,科創企業在不同生命周期階段,金融需求也有所不同。新循環試點引領下,轄內銀行保險機構不斷擴大“朋友圈”,加強與資本市場銜接與聯動,滿足科技型企業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渤海銀行天津分行通過聯動協作,搭建科技金融“服務生態圈”,從產業基金投貸聯動、知識產權質押、銀擔合作、區域性風險共擔基金、科技主管部門、券商、私募等入手搭建合作平臺。
興業銀行天津分行與天津市知名高校、園區、投資機構、政府部門一起,推進“政、銀、園、投”融合聯動。例如,與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共同推出“醫脈興業通”,并為津藥聯合院培育的企業提供貸款支持7150萬元。
天津銀行不斷加強與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合作,由保險公司向科創企業貸款提供保證保險作為增信措施。
“科技—產業—金融”新循環“穿針”,于科創企業需求處“引線”,金融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針腳”越織越密。2024年上半年,在津銀行機構向各類科創企業發放貸款余額2431億元,其中信用貸款占比51%。在津保險機構為天津市科創企業提供保險保障3020億元。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產業煥新的良性循環在津城越來越暢通,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