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對轉基因作物持有偏見,是源于他們覺得作物的基因組被人類人為干預、改變了,變得不再“天然”。但其實如果將轉基因作物按此定義的話,如今在超市里出售的很多農作物怕是都會“被偏見”了,因為它們都被“轉基因”了。
圖片來源:GMO Answers
U1S1,你吃的很多食物都是“轉基因”
在幾千年的傳統農業育種過程中,農民們總是會選擇具有優良、理想性狀的作物進行培育、種植,因此很多作物的基因組早已不是最原始的狀態,而是被人類所改變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們也都是“轉基因作物”。
圖片來源:GMO Answers
而再比如很多人愛吃的紅薯,天然就是一種轉基因作物,經研究發現幾乎所有的木薯(紅薯)品種都含有一種名為農桿菌的基因,而這種基因早在8000多年前就因為進化而自然植入到紅薯的基因中。如果沒有這種“天然轉基因”的操作,包括香蕉、花生、蘇里南櫻桃、啤酒花、小紅莓和茶葉等很多對人類至關重要的作物,現在都將不存在了。
圖片來源:網絡
從田野到實驗室,轉基因作物的“升職記”
所以,我們甚至可以這么說,所有的食物在某種程度上都是轉基因的,當中絕大多數都是在自然進化的過程中成為了轉基因品種。而轉基因育種技術則是一部“自然進化”不斷走向精準化的職業勵志道路了。比如最初的“轉基因育種技術”,僅僅停留在田間,每一次轉基因的過程和結果都不可預知。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就應運而生了,通過檢測分子標記來檢測目標基因的存在,以選擇理想的目標性狀;但是,由于用這種方法得到的后代基因組合總是雙親基因的隨機重組,研究人員也無法“精準定位”特定的基因組合,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尋找具有最佳基因組合的作物。
圖片來源:GMO Answers
直到20世紀80年代,農桿菌(Agrobacterium tumifaciens)被發現,這種細菌能自然感染植物,并可以在自身和被感染的植物之間轉移DNA。科學家們利用這一自然特性,將一株經過改造后含有理想基因的農桿菌基因轉移到了植物細胞中,這是第一次有可能將特定的基因插入到植物基因組中。受此啟發,研究人員繼續開發出了一些DNA轉移方法,包括微注射和“基因槍”,即將所需的DNA以物理方式注射到作物中。
打破刻板印象,轉基因作物不僅僅只是一種作物
自從1983年幾個實驗室通過農桿菌方法成功獲得轉外源基因植物開始,到1987年, 短短4年時間, 第1例抗蟲轉基因番茄就在美國進行了田間實驗,1994年美國農業部和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批準了第1例轉基因作物——延熟保鮮轉基因番茄進入市場,1996年, 轉基因作物正式走上商業化種植道路,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達到160萬公頃。目前,全球共有十余種轉基因作物實現了商業化,當中包含了廣為人知的耐草甘膦、抗蟲和抗病毒的轉基因作物品種;此外,還有更多不同形狀的轉基因作物也在不斷面世,比如富含維生素A的“黃金大米”、含有番茄紅素的菠蘿、含有花青素的番茄等等。
圖片來源:GMO Answers
轉基因技術的應用得到了迅速發展, 已成為近代育種史上發展最快、效率最高的作物改良技術,在減少農藥施用、降低病蟲害損失、改善環境、減少勞動力投入上取得了巨大的效益。
圖片來源:GMO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