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譜技術相較于其他的臨床生化檢測技術,它更精準、更特異、更靈敏,能夠滿足臨床對于精準檢測的需求。”
“國內在人工智能收治病理方面的研發機構不少,但是能夠成功大規模運用的我們應該是第一家。”
“第三方實驗室行業在中國仍然處于一個起步階段,未來是大有可為的。”
“第三方實驗室它的盈利模式最主要是通過規模化的運營來降低成本,通過專業化來提高它的質量,從而得到社會的認可。”
“第三方醫學實驗室能夠堅持質量堅持創新,源源不斷有新的項目,同時要滿足臨床醫生的出結果時間的要求,保證好的服務。”
“全國的醫學檢驗和病理大概一年在3000多個億4000億左右,現在我才占5%,就100多個億,所以按照國外剛才說到的市場,空間還蠻大的。”
“金域在中國的第三方醫學實驗室里面是開創者,目前暫時也是領導者,我們的愿景要成為第三方醫學企業行業永遠的領導者。”
以上是9月15日金域醫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梁耀銘、金域醫學臨床質譜檢測中心主任趙蓓蓓、金域醫學病理診斷中心主任羅丕福和中信證券研究部副總裁、醫藥行業分析師劉澤序,在由廣東證監局與上海交易所聯合主辦的走進金域醫學活動中發表的觀點。
在本次演講中,梁耀銘主要談到第三方醫學實驗室非常有利于醫療資源的共享,助力了我們國家在醫學檢驗方面醫療資源不均衡的問題。
同時,他認為第三方醫學實驗室未來的發展非常看好,以后市場的滲透率可能會更高,他們對此充滿信心。
此外,他還談到了對第三方醫學檢驗市場份額的看法,以及金域醫學在市場中的核心優勢等等。
羅丕福也談到在人工智能收治病理方面,國內在這方面研發的機構不少,但是能夠成功大規模運用的金域醫學應該是第一家。
以下是聰明投資者整理的重點內容:
趙蓓蓓:質譜技術之所以在臨床被廣泛應用
主要是因為它更精準、更特異、更靈敏
主持人:請趙主任介紹一下我們這項臨床質譜檢測技術,它跟傳統的檢測技術相比的話,它的區別是什么?優勢又在哪里?
趙蓓蓓:目前質譜技術之所以能夠在臨床有比較廣泛的應用,主要是因為質譜技術相較于其他的臨床生化檢測技術,它更精準、更特異、更靈敏,能夠滿足臨床對于精準檢測的需求。
同時這項技術在新的生物標株發現方面也有它獨特的優勢,目前算是我們在醫學檢驗領域里面比較重要的一種精準檢測手段。
主持人:您覺得這項技術它未來的市場空間有多大?
趙蓓蓓:應該這樣來說,在歐美國家質譜技術在臨床的應用發展算是比較快速,目前在國內的發展還處于萌芽剛剛起步階段,在中國的臨床質譜這個行業的空間還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請趙主任給我們介紹一下該中心比較重要的一些設備?
趙蓓蓓:我們中心因為是國內最早聚焦于臨床檢測服務,而且重點是打造為精準疾病診療做服務,所以我們有很多的創新,設備也有很多,比方說我們四通道、八通道的TRX-4設備都是國內首套引入臨床服務的設備。

同時我們在全國率先推出了多個檢測項目,包括首個蛋白質譜的臨床服務項目IGF-1以及聯合病理的診斷和質譜技術相融合的淀粉樣變性檢測項目,都是國內首創的一些項目。
主持人:都是一些很先進性很強,而且都是高存量的設備。
羅丕福:在人工智能收治病理方面
能成功大規模運用的
金域醫學應該是第一家
主持人: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就是廣州金域醫學病理診斷中心,站在我身邊的就是病理診斷中心主任羅丕福羅博士。
首先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整個病理診斷在我們臨床醫學上面有什么意義。
羅丕福:我們現在的是金域醫學廣州病理中心,這是我們大的診斷室。
廣州金融病理中心有220個員工,其中一半是病理醫生,一半是技術人員在7樓,我們現在一年的外科標本量是30萬,細胞標本量將近100萬。
我們從2017年公司形成了病理醫生集團,有600人組成,其中包括日常做診斷的各個級別的病理醫生,也有國內專家和國外專家,我們形成了一個遠程收治病人的網絡,來服務全國各個層級的醫院。
這個網絡是一個3G的網絡,對下我們直接把它延伸到基層的縣級醫院執行中國在醫療方面的戰略,使得頂級的醫療資源能夠下沉。在中間這一級我們可以跟各個三甲醫院以及我們的子公司進行聯網,進行會診自控。
在國際端,我們跟匹茲堡醫學中心和克利夫蘭醫學中心(有相關合作),如果遇到一些疑難病例或者臨床需要會診,我們可以通過這個網絡進行國際會診,能夠做到一個精準的診斷。
我們的遠程網絡可以直接為基層醫院提供冰凍診斷,比方說某個醫生今天值班,在冰凍診斷清單里面所有的病人,他們在當地基層的外科醫生把標本活剪下來或者切下來,我們有初級醫生在那里做取材、切片、染色,然后掃描上傳,我們這里的網絡打開以后,值班醫生就可以在我們的網絡平臺上去診斷。
得出結果以后,電話聯系外科醫生告訴他們我們的診斷結果,外科醫生就會根據我們的診斷結果去決定他的手術方案是不是要完全切除,是不是要做淋巴結清掃,如果是良性的他們的工作就完成。
所以我們每天都在為廣大的基層醫院提供很好的服務支持,這其實也是分級診療必不可少的環節。
因為本身全國病理醫生的數量缺口達到10萬,他滿足不了(需求)。
主持人:所以該集團這樣的一個病理醫生隊伍,其實對全國的病理醫生隊伍來說都是很強大的補充,特別是有了一個這樣的平臺以后。
羅丕福:是的。在人工智能收治病理方面,是我們集團的一個很重要的布置。
我們分別跟華為聯合在宮頸癌的智能篩查方面,跟騰訊聯合開發病理定量分析方面,另外還有跟東軟這些大的公司開展了多個方面的合作。
宮頸篩查是這樣的,我們準備好的切片通過掃描儀,掃描儀在另外一個實驗室,掃描以后直接上傳到云端,華為的AI系統就去做分析,得出結果之后通過云端把數據傳輸給我們。
主持人:所以說我們病理醫生這樣的能力,已經跟高科技跟AI結合起來了。
羅丕福:已經結合得非常好了。
主持人:那我們在業內是不是首家?
羅丕福:應該來說國內這方面的研發機構不少,但是能夠成功大規模運用的我們應該是第一家。
另外我們跟給騰訊合作的智能顯微鏡,可以給大家演示一下我們的智能顯微鏡。
比方說乳腺癌的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HER-2都是乳腺癌接受治療或靶向治療必不可少的。
我們以前沒有智能顯微鏡的時候,是靠我們的經驗去報告結果,按照他們經驗長短不同,每個人之間可能都有誤差。
通過智能顯微鏡大大提高了速度,之前我們可能一個病例根據你的經驗的不同,要花上幾分鐘或者10多分鐘不等。
現在有智能顯微鏡以后,只要對準我們所選定的腫瘤區域,按一個按鈕或者踩一下腳踏板,在屏幕上等一下就可以看到結果了。
主持人:這其實不是憑人工經驗了。
羅丕福:這是我們病理醫生跟人工智能的高度結合,病理醫生還是要找到他正確的區域,如果你不是病理醫生,他找不到哪兒是腫瘤。
技術人員:這里看,他就會有細胞膜染色的強度,還有他的百分比,還有它建議的一個評分都會在屏幕上顯示出來。
羅丕福:這是個HER-2,赫賽汀就是一個靶向藥物,如果是免疫組化是3+,就可以直接用靶向藥物治療。如果1+或者0,那就是陰性,證明病人不能用靶向藥物是無效的。
如果是2+,我們需要做進一步的熒光雜交的檢測,證實他有沒有HER-2的擴增,如果有HER-2的擴增,那就可以用赫賽汀,如果沒有擴增這個病人就不能用靶向藥物赫賽汀,也就不用浪費錢減少副作用,所以這個就更加精準。
你可以看到屏幕上這些所顯示的,它就自動顯示它的結果,我們把這些結果呈現在報告上,那就更加精準而且更快。
中信證券劉澤旭: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
在未來是大有可為的
主持人:我們知道金域醫學是國內第三方醫學檢測行業的領軍企業,為了讓投資者對行業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們今天還特意邀請到了中信證券研究部副總裁醫藥行業分析師劉澤旭先生做客我們的節目,做出他的專業解讀。
劉總你好,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的發展現狀,行業的未來投資機會都有哪些?
劉澤旭:首先第一個關于行業的問題,我個人的判斷是第三方實驗室行業在中國仍然處于一個起步階段,未來是大有可為的。
首先這個行業為什么是起步階段,因為它大概誕生于20世紀的90年代,這個時間比歐美日基本上要晚30年以上。
目前第三方實驗室這個行業在中國大概的規模我們估計是接近200億人民幣,行業增速應該是快于我國醫療診斷行業的增速,我們判斷估計是在15~20%之間,行業的滲透率也是在5~10個點。
我們作為一個對比,美國這個行業的滲透率可以做到35%,歐洲可以做到50%,日本可以做到65%以上。
所以無論是從成立時間還是這個行業的滲透率來看,我們認為中國這個行業仍然還是屬于一個新比較起步的階段,這就涉及到對未來這個行業的一個判斷,所以我們認為它是大有可為的,大有可為最直觀的體現就是滲透率之間的巨大的一個差別。
我們認為未來可能有三個驅動因素可以導致中國行業的滲透率繼續提升。
第一個來自于醫保控費。因為醫院目前的降本增效的壓力越來越高,第三方實驗室可以發揮規模效應來降低醫院的檢測成本,所以我們覺得它是符合醫改的方向。在未來醫保控費的背景下,醫院更加傾向于外包。
第二個來自于分級診療。也就是中國未來的醫療資源應該逐步下沉的,但是基層醫院自己的檢測的實力相對較弱,所以第三方實驗室起到了為基層醫療賦能的這樣一個作用。
未來我們覺得這也是在分級診療的政策背景下,第三方實驗室也會在基層市場迎來一個比較好的發展。
第三個我們認為是來自于技術的這樣一個升級。因為第三方實驗室的規模、人才儲備,導致它對于技術的響應該速度是很快的,所以一旦有新的技術出來,第三方實驗室往往能夠抓住契機,迎來一個比較好的發展。
主持人:非常感謝劉總的專業解讀,第三方醫學檢測確實是醫藥板塊的一個前景廣闊,市場潛力巨大的行業。
梁耀銘:這個事情本身就是利國利民
按市場規律辦事,質量高,成本低
何樂不為?
主持人:除了短期內貢獻大量需求以外,長期來看,此次新冠疫情對檢測行業將會帶來哪些影響和變化?
梁耀銘:我覺得通過新冠以后,上到國家領導層,到整個衛生行政管理機構,還有醫療機構,還有社會,還有普通老百姓都對第三方醫學實驗室的認可度或者認識大大提升。
第三方醫學實驗室的確是非常有利于醫療資源的共享,助力了我們國家的醫學檢驗方面的醫療資源不均衡的問題。
從疫情可以看出來,在一些疫情嚴重的地方,一般的公立醫院,一般的醫院,因為他們平常沒有大規模運營,大規模標本運作的經驗,所以他們很多都完成的不太好,都需要第三方醫學實驗室去補充。
第三方實驗室它的盈利模式最主要是通過規模化的運營來降低成本,通過專業化來提高它的質量,從而得到社會的認可。
疫情的發生是爆發性的,某個地區一旦發生疫情,他需要很大的量,很多醫院做不完的,規模化運營的優勢,就在第三方實驗室里涌現出來。通過這次疫情很多社會機構對第三方醫學實驗室有了進一步充分的認識和理解。
我覺得通過認識和理解,在關鍵的時候第三方實驗室還是能夠站出來的,還是能夠節約整個醫療成本,所以我想隨著我們國家醫改控費,醫保局這方面工作力量的加強。
還有按疾病系列收費,這樣會不會演變為檢驗、影像也是它的一個成本中心,而不是利潤中心,那個時候會不會外包量更大呢?
國家會不會再壓費用?再壓價格?如果再壓價格的話,有可能醫院外包出去比醫院自己做還劃得來。
所以整體來說最主要的是第三方醫學實驗室能夠堅持質量堅持創新,源源不斷有新的項目,同時要滿足臨床醫生的出結果時間的要求,保證好的服務。因為它成本本身就有優勢,當然看誰做了。
在這個前提下,我對第三方醫學實驗室的未來的發展非常看好,以后市場的滲透率可能會更高,我是充滿信心。
因為這個事情本身就是利國利民的,它是按市場規律辦事的,他的確是質量好,成本低,何樂而不為?
所以我就對這一方面做好充滿信心,最主要我們腳踏實地,做好我們的事情就ok了。
當然我們也不知道國家醫改政策改變的推進力度會有多大,但是我們首先還是要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堅持我們的主業,腳踏實地,希望迎來美好的曙光。
全國的醫學檢驗和病理市場大概一年在3000多個億
我占才占5%,就100多個億
主持人:接下來的問題投資者關心的是市場滲透率的問題,中國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占醫學檢驗市場的比例約5%,而對標美國、歐洲、日本等成熟的市場,第三方醫學檢驗市場的份額分別為35%、50%和67%,成長的空間還是非常的巨大。
要提高市場的滲透率,您個人認為可以從哪些方面開展工作呢?
梁耀銘:要增強市場滲透率,我覺得一些第三方實驗室必須自己要爭氣,第三方醫學獨立實驗室要發展的話,你的優勢是什么?
肯定是質量、成本、源源不斷的新項目開發,出結果的時間以及售后服務,最主要的就是我們要把這幾個指標做得好,緊緊把握住。
我覺得隨著國家政策的開放,隨著醫改深入推進的力度越來越大,誰能把剛才那幾個指標做得好,讓我們的客戶滿意?這個空間會很大,至于究竟有多大?真不敢想象。
據我所知道的,全國的醫學檢驗和病理大概一年在3000多個億4000億左右,現在我占才占5%,就100多個億,所以按照國外剛才說到的市場,空間還蠻大的。
當然我們中國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究竟什么時候才能到達這個比例?
從我看來,現在我們國家的醫保政策也好,對基層醫療的發展也好,國家在重視,同時對疾病的預防在往基層滲透,往預防去發展,還有醫保控費。如果從這幾方面去抓去推動的話,我覺得對第三方一些獨立實驗室的發展會更有好處。
我們還是要練好內功,等著那一天的到來。
我們的愿景
要成為第三方醫學企業行業永遠的領導者
主持人:還有一個投資者提問說到,目前國內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已經有許多重量級的參與者,金域醫學最核心的競爭力到底在哪里呢?
梁耀銘:我覺得金域在中國的第三方醫學實驗室里面是開創者,目前暫時也是領導者,我們的愿景要成為第三方醫學企業行業永遠的領導者,這是我們的愿景,我對這個愿景我們充滿信心。
第三方醫學獨立實驗室,剛才我說到了那幾個點,還有幾個維度去衡量一個獨立實驗室是否能可持續發展。
一個企業的發展一定有它的核心競爭能力,我們覺得我們從很多方面都做得非常棒,從單項里面做得很棒,單項很棒的話,團體的肯定更棒,團體整合起來就是你的核心競爭能力。
比如說第一個在質量方面,我們跟國際國內的質量標準的接軌,我們做得非常早了,十幾年前我們已經做了,所以在這方面形成了我們的質量文化。
我們的質量文化就是積追根究底的質量文化,一旦有什么事情我們可以追根究底,這種體系化的運作,我們做得很到位。
第二個,我們從美國請回來了30多位專家,在國外還有很多顧問,我們有跟國外先進發達國家實時對接,或者是同時起步的一些設備項目技術平臺。
第三個,我們的產學研的融合結合非常好。我們有鐘南山院士作為我們的學術委員會主席,還有我們集團內部很多的中青年專家,老專家,共同努力,我們的產學研這一塊做得非常好,所以源源不斷的開發新的項目。
同時我們現在下一步在更往人工智能方面發展,這就是我們的強項。
第四方面,我們整個運營體系也是我們的一個強項。比如說我們在全國各地標本不會混淆,有些標本從其他地方送來廣東,有些送到上海,送到哪里去做,我們都可以搞定。
我們有很完整的冷鏈物流系統,全國的生物醫藥樣本的冷鏈系統的標準就是我們是牽頭制定的,所以整個運營系統我們也走在前面。
我們曾經請過 IBM做我們的整個流程再造,做信息化系統的建設,這是第4方面運營體系。
第5方面,我很值得自豪的就是我們有一批志同道合的經營團隊,還有中青年的技術團隊。
我們在十幾二十年前就開始在應屆生里招收碩士、博士、本科(的專業人才),這都是大浪淘沙沉淀下來的,是我們非常重要的團隊。比如說我們現在公司很多的副總裁,大區總經理、子公司總經理,基本上清一色都是我們自我培養的。
因為第三方醫學獨立實驗室做運營非常必要,如果沒有一個志同道合的團隊去好好運營,你很難起來。
還有我們的企業文化,我們的企業文化令我自豪的就是我們像大家庭一樣的“家”文化,我們是一個非常務實的團隊,非常有責任感的團隊,這些整合起來,都是我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這種核心競爭能力別人一下也很難模仿,哪怕你有大的資本,哪怕你挖我十幾二十個人走也沒事。
這些人就是到有大資本的那里去,他們也要凝聚很多人,他們的人也要志同道合,要有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理念,所以各方面不好凝聚的。
尤其是我們屬于高科技服務業,它既具有科技性,又具有服務業獨特的行業屬性,要靠團隊,靠標準,靠怎么樣自動到崗,所以不好模仿,這都是我們的優勢。
當然很多大的機構也對這個行業很感興趣,對于我來說我是表示歡迎,因為第三方醫學獨立實驗室的空間還有很大,要共同把它做強做大,可能到時候第三方醫學實驗蛋糕會更大。
所以我非常期待經營規范有長期打算的企業家,去從事第三方的一些檢驗行業。到那個時候我覺得大家良性競爭,就促進了這個行業進步,促進行業進步了,對我們中國的醫療衛生健康事業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信披真實很重要,準確很重要,及時更重要
做的事情是利國利民的偉大事業
主持人:最后一個問題我們再來請教一下梁總,隨著注冊制改革在資本市場的推進,對上市公司做好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域醫學在這方面到底是怎么做的?在做好投資者關系管理方面又有哪些心得呢?
梁耀銘:我覺得信息披露要更真實性。特別是這些科創板上來以后,我覺得非常好。以前給我的印象就是很多上市公司給股東的印象不太好,就是不真實。
我覺得作為上市公司,你是一個公眾性公司,你就必須有責任有義務對社會公開你的信息,準確及時的反應股東、股民的意見和建議,我覺得非常需要。
對于我們來說,我們肯定是按照證監會有關的法律法規,去遵守相關規定。同時我們希望更多的股東、股民對于我們的經營運作提出意見或者建議,我經常提醒董秘辦,董辦,我們一定要如實準確的去跟廣大投資者、股民做一個溝通,反饋,當然每個股東每個股民他是怎么反應,那就另一回事。
但是我們就要做這個事情,真實很重要,準確很重要,及時更重要,不然誤導了股民是非常不好。
當然在這個前提下我們該怎么做怎么做,但是我相信股民也有雪亮的眼光,所以我覺得在這方面,國家推行實際上更重要的是上市公司要更加的自律,你要有自知之明,并不是上市以后就可以從社會圈錢,然后拍拍屁股走人了或者怎么樣,在信息披露以后,更透明了,這對我們也是一個約束。
這樣我們的資本市場會在更良性,更光明的環境去運作。我覺得對企業也好,對股民也好,對社會有更好(作用),所以我是非常認可這方面的。
主持人:在節目的尾聲,我們也有請梁總對今天守候在屏幕前長期關注和支持金域醫學的投資者來說兩句。
梁耀銘:對于投資者來說,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投資者。
上市前的投資者,在某些階段對我們事業的發展是非常重要,我非常感謝,特別是前期要在全國開疆拓土的時候需要很多錢,但他們陪伴著我們一起發展,相信我們,認可我們事業。
正如柳傳志和我說的“小梁,這個事業是一個利國利民的事業。我非常看好你們事業的發展。”
所以我們在全國擴張連鎖拓展的時候,他都說你盡管去做,我們相信你們,這樣的投資人我們是非常感恩的,他對我們事業也非常認可。
所以我們在2017年的9月8號上市的時候,剛好三年前,到那個時候為止,在他所投資的企業里,他唯一出席的一家上市公司儀式就是出席我們金域的,他明白這是一個偉大的事業,做的事情是利國利民的偉大事業。這樣的投資人我非常尊敬。
上市了以后,很多投資人很多股民、股東對我們的熱捧,比如說剛剛上市的時候16個漲停板,到現在一路陪伴,我不太懂上市公司的一些規則,但我看到散戶還占不少,證明還是有很多了解我們的散戶對我們是非常支持的,我對股東們的支持表示非常的感謝。
當我每次看到董辦很多股東反饋的信息,很多以建議為主,我是非常感動。還有每次開股東大會的時候,很多散戶的股東也來,當然我們的投資人股東也會來,每一次他們提出很中肯的意見,還提了很多問題,豐富完善了我們公司的發展戰略,還有一些考慮欠缺的問題,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補充,我覺得非常好,證明股東還是想我們做得更好,也期待我們做得更好。
所以我在這里向全體股東,對你們的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也寄希望于你們一如既往的支持我們,給我們提更多的意見和建議,無論是管理方面,技術方面、市場方面或者醫改政策方面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