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座寬敞的3層廠房內僅有20余名操作工,聽不到機器的轟鳴,看不見飛揚的煙塵,因為這里一切都在靜靜的發酵之中,這就是河南金百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里獨特的生產方式。這里的與眾不同就是和益生菌打交道,生產出的產品看似微小,但產品的價值卻看得見、算得出、摸得著。
3月25日,記者來到這個以生物科技為核心的企業,探尋在微觀世界里如何創造出價值。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看似簡單的批量生產僅僅是最后一道環節,在這一切的背后則是由強大的技術專業人才隊伍支撐。目前,該公司建有兩個研發中心,擁有微生物發酵工程、醫藥學、生物學、食品工程學、動物營養學、農場銷售學、市場營銷和國際貿易學等技術專業人才數十名,其中中高級技術職稱人才38名,教授、博士生導師13名。研究方向主要涉及醫療健康保健、綠色養殖、生態種植、生態環保等系列微生態生物產品,微生態科研應用綜合實力位于國內前列。
來到該公司的生物研發質檢中心,整潔有序的實驗室一字排開,技術人員正在進行實驗操作,讓人感到了科學的嚴謹。“通俗一點講,我們做的是有益菌的研發。”金百合生物營銷總監應成果說,“人體和動物體內同時存在有益菌和致病菌,適當補充有益菌,能提升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這里是發酵工藝實驗室,平時產品的小試都是在這里完成的,隨后進行中試,再經過驗證通過才可以生產。不行的話再重新實驗,有的實驗需要進行幾個月反復摸索才能通過。”在實驗室外,金百合生物的研發總監王付轉博士說,比如研發的丁酸梭菌就比較難做,花費了十年的時間進行研發,成為全國第二家拿到丁酸梭菌生產資質批文的企業。同時,他們也是全國首家和唯一一家擁有酪酸菌+嗜酸乳桿菌聯合發酵工藝專利的企業。
在注重研發的同時,金百合生物對環保也非常重視。“我們的生產過程只產生廢氣,不排出廢水。”金百合生物銷售部禽用事業部經理郭松鋒說。該公司投資400萬元建設了廢氣處理系統,處理過的廢氣可以低空無異味排放,既符合環保的要求,也有益于公司生產,可以防止產品生產過程中的交叉污染。
千年古縣湯陰歷史悠久,2000多年前,醫圣扁鵲曾在此懸壺濟世,自古就與醫藥結下不解之緣。如今,湯陰的醫藥產業再次興起,金百合生物成為開辟這片沃土的高科技企業之一。據了解,該公司占地80畝,項目總投資3億元,一期投資2億元,擁有液體、固體發酵全套自動化先進設備,液體發酵容積達100噸,固體發酵體積達500立方米。主要產品為年產1萬噸固態發酵復合酪酸菌微生態飼料添加劑、5000噸高含量復合酪酸菌粉和5000噸益生菌口服液。
應成果介紹,金百合生物具有近十年的微生態研發生產歷程,是國內益生菌研究開發較早的單位之一。隨著國家對環保及食品安全的要求越來越嚴格,益生菌的應用領域將越來越廣泛,不僅可以用于人和動物身上,也可以做水果保鮮劑和微生態肥料。目前,益生菌研發在國內是一項朝陽產業,但與國外相比仍然有不小差距,他們將加快追趕的步伐。
該公司每年用于產品研發的費用大概在300萬元至500萬元,擁有了5000多株菌種。應成果坦言:“沒有研發就沒有企業發展的原動力,就無法對產品優化再提升。下一步我們將把動物用研發板塊全面鋪開,同時把人用研發板塊推動起來,并在全國建立起8個微生態銷售運營事業部,隨著微生態行業產品使用量的逐漸上升,今年年底的產值預計可達5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