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以來,肆虐美洲的寨卡病毒一直被認為是引發小頭癥密集出現的“罪魁禍首”。2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巴西近期報告的小頭畸形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聚集性病例,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迄今為止,中國大陸尚未報告任何寨卡病毒病例,但如同在世界其他地區一樣,有可能出現少數與旅行相關的“輸入性”病例。城鎮若有適合伊蚊繁殖生長的環境,也可能發生寨卡病毒病疫情。在中國,則主要在廣東等南方沿海地區。同一種蚊蟲還導致該地區季節性登革熱傳播。然而,當前冬季氣候條件不適合伊蚊活動,故疫情在冬季傳播的風險較低。
國家行動 疾控中心研制出核酸檢測試劑
1月29日,國家衛計委表示,截至目前,中國大陸尚未發現寨卡病毒病例,但存在病例輸入風險。國家衛計委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成功研制該病毒的核酸檢測試劑,掌握寨卡病毒的檢測方法,并將與外交、商務、質檢、公安、旅游等部門合作,進一步做好疫情防范和應對準備工作。國家衛計委提醒,隨著氣候逐漸回暖,到了春夏季后,廣東等南方省份需要格外警惕。
企業行動 博奧生物檢測試劑原理性實驗已成功
針對多國蔓延的寨卡病毒,清華控股旗下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暨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用3天時間,開發出寨卡病毒30分鐘快速恒溫擴增檢測試劑,目前該檢測試劑原理性實驗已經獲得成功。此外,博奧集團已經應用新技術高效制備出了寨卡病毒的假病毒顆粒,可用于科研或產品開發的標準品或參考品。
寨卡病毒檢測試劑將以微流控芯片形式實現對寨卡病毒的快速檢測,“相對常規檢測方法而言,恒溫擴增微流控芯片檢測迅速、操作簡便、所需樣本量少,可以并行檢測多個指標。”博奧集團高級副總裁、技術總監邢婉麗介紹,拿到血液樣本之后把其中的核酸提取出來,注入微流控芯片內放到恒溫擴增微流控芯片核酸分析儀中,即可完成自動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