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是關系公眾身體健康的頭等大事,食品企業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隨著2015年最新食品安全法的修訂和實施,食品生產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企業自身必須要加強對食品檢測實驗室日常運行的管理和技術升級,及時購置相關實驗室檢驗儀器設備,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企業自檢工作,熟練掌握檢驗方法和檢測標準,才能有效執行食品安全規范的要求。
華測集團黑龍江省華測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桂玲女士在報告中以乳制品實驗室為例就食品實驗室需要管理的內容、質量控制及安全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華測集團黑龍江省華測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楊桂玲女士
實驗室管理要從檢測人員、儀器設備、檢測樣品、實驗方法和實驗環境上著手
據楊桂玲女士介紹,乳制品實驗室管理的目的在于能夠準確、及時出具檢測數據,對各環節涉及的原料、半成品、成品進行監控,更好的為生產提供服務。由于乳制品檢測項目較多,因此需采用科學有效的管理手段才能達到目的。
如何管理實驗室相信是每位食品企業負責人都面臨的問題,楊桂玲說道:“乳制品實驗室的管理主要體現在對檢測人員、儀器設備、檢測樣品、實驗環境和實驗方法的管理。”對每個方面如何管理,楊桂玲給出了具體的建議。
對于檢測人員的管理,楊桂玲說道,“檢測人員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管理的核心,需要建立良好的培訓、監督、考核制度,使檢測人員不斷的積累經驗,提高檢測技能。”
在儀器設備管理上,楊桂玲說,“對于乳制品實驗室來說,使用的儀器主要有質譜、光譜、色譜等大型檢測設備,常歸理化檢測設備和微生物檢測設備。對于主要設備,要建立設備檔案,定期維護,按要求進行檢定和期間篩查。尤其針對不太穩定、使用頻率高、容易產生漂移、能力驗證結果有問題的儀器,檢定和期間篩查顯得尤為重要”。
“樣品是實驗室檢測的對象,抽取的樣品要具有代表性,每個樣品要有唯一性標識,流轉過程中要保持樣品的唯一性,并按照要求進行貯存,存留樣品要規范,做好留樣備查記錄”,她在介紹樣品管理時說道。
對于檢測方法,楊桂玲說,“檢測方法的選擇要識別相應人員、設施、環境、設備,還應通過試驗證明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如精密度、線性范圍、檢出限等指標。常用方法主要有,國標方法,國家法律法規指定方法,地方法歸標準方法,國際標準要求方法及非標準方法。當然,個別情況也會使用新的方法,需要對新方法的精密度、線性范圍、檢出限、回收率等指標進行驗證,確定可靠才可使用。”
“實驗環境對測試結果也很重要,對于乳制品實驗室,主要包括樣品室、理化檢測室、儀器檢測室、微生物檢測室、無機前處理室、有機前處理室、天平室和藥品室等。不同的實驗室需要有不同的實驗環境,例如,前處理室需要有很好的排風系統;微生物室需要布局合理、清潔、防止擴散;儀器檢測室需要控制溫度、斷電保護、排風順暢等。” 楊桂玲說。
某企業實驗室一角
此外,她還提到,試劑和標準物質是檢測中必不可少的消耗品,對于試劑,要按照檢測需求進行購買,并選擇合適的環境貯存。實驗數據的記錄對實驗室的管理也很重要,在數據記錄方面,她談到,數據記錄必須按照要求進行,原始記錄禁止補記,信息記錄要完整,最好指定專門的人按批次裝訂進行數據管理,一旦發現錯誤不能隨意亂改。
內部質量控制和外部質量控制都很重要
楊桂玲在介紹質量控制時談到,“檢測結果的質量是實驗室重點關注的內容,質量控制的目的在于監視檢驗過程并排除導致不合格、不滿意的原因以取得準確可靠的數據和結果,通常包括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和外部質量控制。”
她提到,“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是分析人員對測試過程進行自我控制,包括,使用標準物質,留樣復測、使用同種方法或不同方法重復測試、基質空白實驗等內容。外部質量控制是發現和消除實驗室間存在的系統誤差的重要措施,包括能力驗證,實驗室間比對,測量審核等方面。能力驗證主要是指利用實驗室間指定檢測數據的比對,確定實驗室從事特定測試活動的技術能力。實驗室間比對主要是指按照預先測定的條件,兩個或多個實驗室對相同或類似的被測物品進行檢測活動。測量審核是實驗室對被測物品進行實際測試,將測試結果與參考值進行比較的活動。”
另外,實驗室的質量控制應建立在統計學基礎上,通過對監測數據的監控,發現其趨勢變化,根據趨勢對測量系統做出判斷,分析原因,能夠提高實驗室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
安全管理不容小覷
安全管理對每個實驗室來說都極為重要,楊桂玲介紹安全管理時說,“2015年8月12日的天津爆炸事件應引起我們對實驗室安全的高度重視,乳制品實驗室檢測項目多,安全管理不容小覷。對于易燃易爆以及有害的試劑和藥品,要放置在專門的、符合要求的場所保存,并貼有明顯的警示標志;消防設施應放在醒目易取的地方,消防器材定期更換,保證始終處于有效狀態;根據需要,還可配置其他相應的防范和應急裝置。”
最后,楊桂玲總結道,“企業的安全管理也需要對人員進行管理,包括對所有員工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對新進員工加大培訓考核力度;對操作人員實施監督工作等都是對人員管理很有效的方法,”同時呼吁各企業負責人一定要做好企業的安全管理。
編輯:張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