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賓男子劉某因腹脹腹痛難忍住院檢查,5月18日出院時,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出具的病情證明書上寫著“懷孕3月”。拿著這份病情證明書,劉某哭笑不得。18日下午,醫院對當事醫生楊某進行了處理,同時,全院進行醫療質量與安全排查。(5月19日《四川日報》)
男子因腹痛入院檢查,被查出“懷孕3月”,這簡直是個天大的笑話。可以說,宜賓市衛計委醫政處工作人員一語中的:病情證明書出現“男子懷孕”診斷,要么屬于惡意偽造病例,要么屬于當事醫生粗心大意,但不管哪種情形,出現如此“雷人”病情證明書,表明醫院在管理上存在漏洞,實在不應該。因此,醫院處理當事醫生,也是必須的。
然而,還有一種可能,是不該被忽視的,那就是檢查設備“說謊”,連累了粗心大意的當事醫生。更何況,這位“懷孕3月”的男患者,在住院檢查期間,先后經歷胃鏡、CT、血常規等多項檢查,各項費用花了近4000元。這是否存在過度檢查之嫌,值得追問。還有,進行了這么多的檢查,卻得出了“男子懷孕”的結論,這家醫院的檢查設備的先進性,和檢查結果的準確性,顯然令人難以信服。
由此,讓人們不得不提及當前飽受詬病的檢查制度。一方面,是“檢查互認”難。醫療資源配置失衡,缺少“檢查互認”的現實條件;同時,醫院之間、醫患之間缺少互信,為了規避醫療糾紛和醫患矛盾,一些醫院不得不選擇放棄“檢查互認”。另一方面,在政府對公立醫院投入明顯不足的不利條件下,醫院為了保證公共醫療資源不被“流失”,不做虧本的“買賣”,只得選擇以藥養醫或過度檢查。然而,過度檢查加重患者負擔還在其次,有時還會鬧出“男子懷孕”的天大笑話。
相形之下,國外有很多小醫院都沒有化驗室,都是集中送到一個地方檢測,這個檢測是按照國家或行業協會的統一標準,結果基本都會達到要求,這樣各個診所都會信任這個檢查結果。因此,我國也需要建立統一的檢測標準及檢測機構。
換言之,“男子懷孕”倒逼醫檢分離。所謂醫檢分離,就是將檢查環節,從醫院中分離出來,成立一個權威性檢測機構,專門從事檢查工作。這樣,既保證了檢查結果的統一性和權威性,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男子懷孕”之類的雷人事件發生,又減少了患者的檢查成本。特別是,對于權威機構的檢查結果,醫院將會無條件“互認”。此外,萬一發生醫療事故,也可明晰檢查、診療環節的責任,更好地維護了患者的利益,促進了醫患關系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