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低溫等離子體應用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張呈旭等人采用等離子體方法在制備高性能陰離子交換膜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能源領域學術期刊《電源雜志》上(J. Power Sources, 2014, 272: 211)。
陰離子交換膜因其對離子具有選擇透過作用,在能源、環境、化工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目前,陰離子交換膜的制備方法主要有氯甲基化法和輻射接枝法。氯甲基化法利用氯甲基化反應在聚合物骨架結構上引入氯甲基基團,然后通過季銨化反應得到陰離子交換基團,然而氯甲基化反應常需要使用劇毒致癌物質氯甲醚,且季銨化試劑有機胺也具有毒性和揮發刺激性。輻射接枝法通過在聚合物膜上接枝功能性單體,再經季銨化處理獲得陰離子交換基團,雖然可以避免使用氯甲醚,但仍需大量使用毒性有機胺試劑。同時,高的輻射能量容易引起聚合物基體結構損壞,影響膜的穩定性。
為此,研究人員發展了一種綠色、溫和的陰離子交換膜制備新方法,以聚合物粉體為基體,經等離子體轟擊和單體接枝聚合反應,在聚合物粉體上直接引入陰離子交換基團,制備功能基團均勻分布的陰離子交換膜。制得的陰離子交換膜具有較好的熱穩定性、化學穩定性、離子交換容量、離子電導率和較低的乙醇透過率。前期研究成果均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上,并已申請兩項國家發明專利,有望直接面向市場應用。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