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 WAIC科學前沿全體會議在上海市徐匯舉行。本屆會議以“前沿智匯 創啟未來”為主題,聚焦通用人工智能(AGI)與科學智能的前沿突破,匯聚全球人工智能領域頂尖科學家與技術領軍人物,圍繞人工智能與基礎科學的深度融合展開高水平交流,發布系列創新成果,全面展現AI重塑科研范式與引領未來變革的澎湃動能。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首席科學家周伯文在題為《無盡的前沿:AGI與科學的交叉口》的主旨報告中指出,人類正站在AGI與科學前沿交叉的歷史性機遇期。他認為AGI應該具備專業深度與泛化廣度,并在“通專融合”技術路線的基礎上提出“SAGE”(Synergistic Architecture for Generalized Expertise)框架:基礎模型層、融合協同層以及探索進化層三層并行、閉環反哺,使大模型在科學發現中由“工具”升維為“引擎”。
面向全球,上海AI實驗室發揮“連接器”“放大器”“加速器”作用,在今年年初啟動“AI4S攀登者行動計劃”,面向“攀登者”開放模型、算力、數據、平臺與評測體系,并以明珠湖會議、星河論壇為重要場景打造科學社區,推動戰略科學家“群體涌現”。周伯文強調,時代賦予科學家雙重機遇與使命:突破 AGI 基礎理論,并以 AGI 撬動科學革命;他呼吁,在AGI與科學前沿交叉路口,希望有更多年輕的科學家加入上海AI實驗室,與全球理想主義者并肩前行,共探智能科學的未來。
現場,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聯合多家頂尖科研機構及企業發布十項突破性科學智能聯合創新成果,覆蓋量子計算、生命科學、材料科學、地球科學、深空天文等多個關鍵領域。
每一項成果均標志著AI正在刷新科學發現的新范式。在業內看來,上述創新不僅推動前沿科學進步,更將在疾病治療、糧食安全、環境保護、航天技術等關乎國計民生的領域形成實際應用,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核心科技支撐。
其中,全球首個基于人工智能的量子計算中性原子排布算法由上海AI實驗室聯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實驗室發布,為量子計算機走向實際應用解決了核心難題。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表示,未來,該實驗室將加速以新一代通專融合基座模型的方式解決具體科學發現中的關鍵問題,擴展“書生”科學發現平臺Intern-Discovery的學科覆蓋范圍、基座模型能力、科學數據規模、智能體多樣性、實驗設施類型等,深化應用場景,聯合全球機構、企業與科研學者打造示范應用案例,為科學發現與產業創新提供關鍵驅動力。

本次會議由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組委會主辦,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上海AI實驗室)、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政府、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學術聯盟聯合承辦,上海市徐匯區新型工業化推進辦公室、上海市徐匯區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西岸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