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1日,“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科學儀器設備研制與開發》——“高性能色譜分離材料和色譜柱的研制”課題驗收會議在天津依蘭國際酒店舉行。出席驗收會的領導有項目組織單位國家質檢總局技司的王越微處長;并邀請了國家科技部條財司吳學梯副司長及鄭健博士;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的李寶純副主任,天津濱海新區科學技術委員會黃亞樓主任等多位領導。
據主持會議的王越薇處長介紹,“高性能色譜分離材料和色譜柱的研制”課題于2006年立項,由天津博納固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現天津博納艾杰爾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 單位共同完成。課題驗收當天邀請了北京蛋白質組學研究中心 錢小紅研究員,中國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 高云芳高級會計師,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 張渝英副主任等11位專家。
來自天津濱海新區科學技術委員會的黃亞樓主任在致辭中表示:該項目是濱海新區成立以來驗收的第一個國家項目,天津市市科委對此非常重視,該項目在開發區科技部的領導和支持下已經順利完成。他代表天津市市科委表示將為專家服務,為領導服務,同時為企業服務;并表達了對到場領導、專家的感謝。
國家科技部條財司吳學梯副司長根據幾年來對該課題的考察談及了三點體會:
第一,在涉及到科學儀器創新工作中,我們既要關注原創性的整機創新,也要關注關鍵部件及核心技術的創新工作,此次研究就是關鍵部件方面的成果展示。
第二,在科學儀器方面,要探索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結合的模式。通過該課題的實施,為今后推進該模式積累了一定的成功經驗。
第三,科學儀器的創新要堅持高標準,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吳司長還特別指出:高標準并非只針對高端儀器,而是不管高中低,都要堅持高標準,不能因為是中低端儀器,就降低標準。我們不但要面向國內市場,還要面向國際市場,要站在世界的范圍內看待問題,產品的研發要滿足國際的需求。
該課題的負責人是北京大學的劉虎威教授,承擔的四家單位分別是:天津博納固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大連思譜精工有限公司、南京麥科菲高效分離載體有限公司、北京大學。驗收會由軍事醫學科學院錢小紅研究員主持,驗收會前,以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汪正范研究員、南京大學練鴻振教授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關亞風研究員等專家作為組長的測試組,已分別對天津、南京、大連三家單位的產品進行了測試,幾位專家在會上宣讀了測試報告。最后項目順利通過驗收,領導和專家們紛紛表示祝賀。
驗收的結論是:
在財務方面,該課題預算管理基本規范,專項經費撥款及時、使用合理,配套經費全額到位,同意通過財務驗收。
在產品技術方面,課題組自主研發了高純硅膠基質和16種不同粒徑鍵合硅膠色譜填料,并實現了系列高效液相色譜柱的產業化;利用自主研發的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基質,研發了13種高聚物填料,實現了10種液相色譜柱的產業化;利用自主研發的7種氣相色譜固定相,實現了9種毛細管氣相色譜柱的產業化。申報發明專利23項,其中已授權3項;開發了新產品51個;建立了應用方法40個、企業標準19項及產品標準2項;發表了論文20篇。
課題組完成了研發產品的批量生產,并實現了主要產品系列的規?;a,建立了3條生產線及有關產品的質量保證體系,2009年度銷售額達到4000萬元,實現利稅700萬元,培養了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隊伍。相關產品在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驗收專家組認為,課題承擔單位按計劃完成了任務書規定的研究內容及考核指標。課題組織管理規范,經費使用合理,驗收專家組一致同意該課題通過驗收。并建議需進一步加強應用研究,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
博納艾杰爾科技作為項目的主標單位,在三年項目執行中獲得的成果如下:自主研發了高純硅膠基質和16種不同粒徑鍵合硅膠色譜填料,并實現了系列高效液相色譜柱的產業化;年銷售額超過3800萬,三年納稅超過600萬。在生產過程中共建立了16項企業標準,以及親水正相色譜柱、填料和分離方法;多層結構高純鍵合硅膠色譜填料及制備方法;表面改性的納米硅
膠球及制備方法;一種液相色譜柱混合調料及其使用方法和中壓色譜純化柱5項發明專利。
博納艾杰爾科技生產的色譜柱性能經檢測已達到或超過國際同類產品的水平,可以替代國外同類色譜柱產品并批量進入國際市場,比如已經獲得國外知名機構(如FDA)和藥廠(如輝瑞)的訂單,產品已經被著名目錄營銷公司VWR收錄,公司研制的Venusil AQ C18色譜柱成為歐洲藥典中檢測波尼松龍的色譜柱條件,并成為第一個進入歐洲藥典的中國色譜柱。2008年公司在三聚氰胺事件中為客戶提供了大量符合檢測要求、比國外產品發貨更及時的色譜柱/SPE等產品,在重大事件中為中國客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在在2010版中國藥典關于益母草—鹽酸水蘇堿的測定中,公司研制的Venusil HILIC色譜柱憑借其專利的硅膠雙層表面處理技術——酰胺鍵和硅膠,成為強極性化合物分離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