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青塔統計了國內人工智能領域相關國家級實驗平臺,共大家參考。
國內涉及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級實驗室目前有6家,分別是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視覺與聽覺信息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
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
2017年12月,科技部批準依托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建設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將推動在全球范圍內進一步整合認知智能領域的源頭核心技術、科技人才和行業數據資源,助力我國在認知智能的技術和產業走在世界前列。
該實驗室始終堅持在深度學習、語法和語義分析、知識圖譜 及其自動構建算法、常識推理、機器閱讀理解、知識問答、知識表示和推理等認知智能核心算法上突破現有技術瓶頸。目標通過本實驗室引領和支撐本領域企業核心技術研究成果在實踐中進行廣泛的實踐檢驗,特別是在人機交互、教育、醫療、司法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國際領先的原始創新基礎上,以技術創新和應用創新為人工智能產業的快速增長提供核心動力。
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為了解決中國人工智能基礎支撐能力不足等問題,2017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批復,由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牽頭籌建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實驗室共建單位包括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該實驗室將著重發力深度學習技術、計算機視覺感知技術、計算機聽覺技術、生物特征識別技術、新型人機交互技術、標準化服務、深度學習知識產權七大方向,建設“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研究機構,從研究突破、產業合作、技術成果轉讓、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升中國人工智能領域整體競爭力。
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2017年1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同意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作為承擔單位,建設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這是我國類腦智能領域迄今唯一國家級科研平臺,居于全國領先地位。實驗室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要建設內容。實驗室的成立填補了中國類腦智能領域創新能力工程實驗室的空白,實驗室未來的發展也將進一步提升人工智能技術的科研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有效促進中國智能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圍繞提升我國信息處理技術的類腦程度與智能水平的迫切需求,建設類腦智能技術應用研究平臺,支撐開展類腦認知與神經計算、類腦多模態感知與信息處理、類腦芯片與系統、量子人工智能、智能機器人等技術的研發與工程化。通過建立腦認知和腦模擬技術研究與試驗平臺,形成國內一流的科研環境,培養和匯聚類腦智能高端技術人才,主動承擔國家和行業重大科研項目,在智能信息處理、智能機器人、類腦芯片與系統等重點研究方向不斷取得關鍵技術成果并推廣應用,構建類腦智能技術與應用領域自主知識產權和標準體系,形成可持續的產學研系統創新機制,為推動類腦智能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主要從事人工智能方法的基礎與應用基礎,包括智能信息處理、問題求解、計算語言學、智能控制、模式識別與神經網絡。人工智能應用與系統集成技術,包括智能機器人、智能人機交互,以及聲音、圖形、圖像、文字與語言處理等。承擔了多項國家重點科研任務,一些研究已達到國際水平,如:”具有交互和自學習功能的脫機手寫漢字識別系統和方法”、”人工智能問題分層求解理論及應用”先后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和自然科學獎。
視覺與聽覺信息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
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于1984年由國家計委批準籌建,1987年通過國家驗收并正式對外開放。依托于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