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評:盡管兩公司合并后,超過德國巴斯夫,成為全球最大化學品企業。但是,這起聯姻是短暫的,因為按照原定計劃,18個月以后這家公司還將拆分為三家行業領先的、獨立的上市公司,分別從事農業、特種產品和化學材料業務。
歷時21個月,美國陶氏化學公司(DOW)和美國杜邦公司(DuPont)完成合并,新的全球最大化工公司正式誕生。
陶氏杜邦(紐交所交易代碼:DWDP)9月1日宣布,陶氏化學公司(陶氏)與杜邦公司(杜邦)于2017年8月31日成功完成對等合并。合并后的實體為一家控股公司,名稱為“陶氏杜邦”,擁有三大業務部門:農業、材料科學、特種產品。
陶氏杜邦執行董事長利偉誠(Andrew Liveris)表示:
我們完成了這項轉型歷程中的合并,并將進一步分拆為三家行業領先的、獨立的上市公司,對此我們倍感振奮。我們兩家公司集合于一起的悠久歷史傳承與優勢極為引人注目,而這一合并的真正價值在于按計劃成立三大行業巨擘,它們將各自定義自己所在的市場、推動增長、為所有的利益相關方創造價值。我們的團隊已經緊密合作一年多時間,致力于制定整合規劃,從今天起,我們將積極著手實施這些規劃,努力盡快完成分拆。
陶氏杜邦首席執行官溥瑞廷(Ed Breen)表示:
對于股東、客戶和員工來說,完成這項合并交易是我們邁出的決定性一步,我們將由此打造一個基于可持續增長和創新的美好未來,創造更高價值,擁抱更大機遇。陶氏杜邦猶如一座發射臺,由此將按既定計劃產生三家強大的公司,它們將擁有更好的定位,繼續投資于科學與創新,解決我們客戶面臨的越來越嚴峻的挑戰,也為我們的股東帶來長期回報。合并交易現在既已完成,我們關注的焦點就是最終確定組織架構,以此作為這三家計劃拆分的強大公司的基礎,同時我們也在關注如何發揮共同優化效應,從而釋放價值。三家計劃中的公司定位清晰、市場知名度高、研發更加高效,它們作為行業領軍企業,將能夠更好地在競爭中勝出。
簡評:對Kite的收購交易標志著吉利德對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CAR-T)的重大投資,在此之前,專注于突破性療法的生物技術公司估值急速攀升,而且領域中頂尖的公司紛紛被競爭對手收入囊中。
近日,吉利德和Kite聯合宣布,兩家公司已經簽訂了一份最終收購協議 。根據該協議,吉利德將以每股180美元的現金收購Kite。這筆交易的價值約為119億美元。
吉利德科學公司于1987年6月22日在特拉華州注冊成立,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是一家以研究為基礎,從事藥品的開發和銷售的生物制藥公司。該公司的側重領域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肝臟疾病等。
Kite是細胞治療的行業領導者,此前已經向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提交了axicabtagene ciloleucel(KTE-C19)的上市申請,用于治療不適合接受干細胞移植的復發或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轉化型濾泡性淋巴瘤(TFL)、原發性縱隔大B細胞淋巴瘤(PMBCL)患者。
Kite是第一家向歐盟提交CAR-T療法上市申請的制藥公司。此外,KTE-C19也已經向FDA提交了上市申請,并在5月27日獲得FDA的優先審評資格,PDUFA預定審批期限是2017年11月29日。Kite的研發執行副總裁兼首席醫學官David Chang博士在第二季度的總結報告中透露,美國FDA已經通知Kite,不會為其KTE-C19進行外部專家的小組審評。一些分析師樂觀地估計,這款療法會比預期提前獲批上市。它可能與諾華(Novartis)的CAR-T療法接踵而至,為患者帶來福音。
吉利德總裁兼CEOJohn F.Milligan博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