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華中科技大學謝慶國團隊自主研發的一臺正電子發射斷層成像(PET)裝置被送到芬蘭國家PET中心用于疾病研究和新藥研發,這是該中心首次使用來自中國的PET設備。
就職該中心的高級研究員韓春雷介紹,芬蘭國家PET中心融PET相關學科為一體,是全球唯一國家級PET研究中心,在心血管和代謝、腦、癌癥、炎癥研究等領域影響力突出,世界各大PET廠家都以把自己的最新產品在該中心裝機視為業界高度認可。
記者采訪了解到,這臺來自中國的儀器是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謝慶國率團隊歷經十余年研發、具有中國完全知識產權的全數字PET設備。謝慶國告訴記者,PET是繼超聲、CT和核磁共振后當今最頂尖的醫學影像技術,但因超高速閃爍脈沖信號難以實現數字化采樣,PET一直采用模數混合的信號獲取電路,長期存在“測不準、使用難、應用窄”等短板。
近年來,全行業都在大力研發“數字PET”,然而早在2003年,謝慶國就率先提出“數字PET”概念,并首創“多電壓閾值采樣(MVT)”方法,該技術2013年被中國專家組鑒定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芬蘭國家PET中心:這是全世界看得最清楚的動物PET
韓春雷告訴記者,MVT是世界上最理想的PET高速閃爍晶體信號數字化方法,比如現在芬蘭PET中心裝機的掃描裝置就可實現亞毫米級空間分辨率。在業內享有盛譽并已擔任芬蘭國家PET中心主任超過二十年的尤哈尼?克努蒂(Juhani Knuuti)一直對數字PET很感興趣,他認為,全數字化是未來PET的發展方向。
從去年4月開始,芬蘭國家PET中心科研人員多次到訪中國,實地調研動物全數字PET儀器運作情況,自今年1月正式敲定合作到現在,從生產、運輸到安裝、調試,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謝慶國團隊就將動物全數字PET設備安裝到了芬蘭國家PET中心,經過美國電氣制造商協會(NEMA)評測,各項性能指標均達國際領先水平。韓春雷評價道:這樣的效率絕對見證了什么是“中國速度”,同時更見證了卓越的“中國性能”!
與謝慶國團隊在PET項目上進行創新合作,對芬蘭PET中心的幫助將非常大。“比如,他們的設備能夠為我們的科研實驗提供更高質量的影像。”克努蒂表示,首臺中國PET在芬蘭經過幾個星期的測試,“效果與其他類似產品相比非常令人振奮”。他說:“謝慶國團隊的數字PET采用了非常獨特的創新技術,設計和研發了高質量的PET檢測單元,在世界同類產品中屬頂級水平。”
克努蒂告訴記者,這臺儀器由模塊組成,就像樂高玩具一樣,這也是謝慶國團隊的一項核心發明。目前在芬蘭裝機的這臺小型儀器主要是在實驗室中用于對小動物進行掃描,但是模塊化設計思路可以使掃描設備對小動物、大動物乃至人體均適用。他說,華科大一臺升級版的PET設備計劃今年底運至芬蘭;針對人體的PET成像設備計劃明年安裝到芬蘭;芬蘭也將聯合謝慶國團隊建設超級PET(ELAC-PET)項目,并采用謝慶國團隊的核心技術與設備。“對此我們非常期待”。
目前,不止是芬蘭,全球多所頂級科研機構也嗅到了數字PET這朵科技之花的芬芳。美國芝加哥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C Irvine)、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Wisconsin-Madison University)等在內的國際頂尖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教學科研型醫院,都跟謝慶國團隊保持了持續合作。
首臺人體臨床全數字PET即將投入市場 中國高端醫療器械或迎來跨越式發展
PET是繼超聲、CT和核磁共振之后當今最先進醫學影像技術,已成為臨床診斷和指導癌癥治療的最佳手段之一。由于涉及核物理、電子、材料、機械、醫療等諸多學科,技術門檻高,目前全球僅3家跨國公司能獨立研制生產。同時,PET也是僅有的沒有實現全數字化的高端醫療儀器。目前,謝慶國團隊不僅研制出全球首臺動物全數字PET科學儀器,也開發出首臺人體臨床機器。
首臺人體臨床“全數字PET”借助全數字采樣和信號處理,空間分辨率達到2.2毫米,比當前進口設備的最高水平提升近一倍。這臺機器對病人全身檢查僅需5分鐘,耗時僅需要現有臨床設備一半左右,能“又快又準”地檢測。
最近,全球首款全數字臨床PET/CT樣機已送往廣州開展臨床試驗,預計在今年完成CFDA認證,如一切順利,將正式進行量產,投入市場。可望打破國外廠商在尖端醫學設備領域的長期技術封鎖,大幅降低因進口醫療設備壟斷導致的虛高價格,減輕社會醫療負擔。
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是《中國制造2025》的十大領域中的重點領域,目前,圍繞全數字PET的相關核心知識產權的專利布局已經完成,在中國、美國、日本、德國等全球多個國家累計申請了近300件專利,有助于打破當前國內市場被進口高端醫療儀器壟斷的局面,實現中國高端醫療器械產業跨越式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