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PET助力發現抑制肝臟病變關鍵分子
國家重大科學儀器專項“超高分辨率PET的開發和應用”近日產生重大成果。武漢大學李紅良團隊利用全數字小動物PET對高脂飲食的小鼠進行全身動態成像,可以發現天然免疫重要分子CFLAR對肝臟的脂肪病變起到關鍵抑制作用,為得出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科學理論,提供了一種活體的、動態的定量觀測手段。
這項研究成果由李紅良團隊于近日發表在國際頂級雜志《自然•醫學》上。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中國發病率最高的慢性肝病,此項成果或可惠及超過1.5億的中國患者。《自然•醫學》雜志認為,該研究是中國科學家在肝臟代謝性疾病研究領域的又一世界性重大突破,對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發病機制提出了全新認識,為開發專門的靶向治療藥物奠定了理論基礎,對這一重大慢性病的防治具有重要臨床指導意義。
數字PET技術催生多項重大科研成果
2010年,華中科技大學謝慶國教授帶領團隊研制出全球首臺小動物數字PET,在“超高分辨率PET的開發和應用”國家重大科學儀器專項的支持下,關于數字PET的儀器開發與應用都上了一個臺階,催生出眾多領域科學成果的誕生。
依托數字PET技術,在肺癌研究領域,首都醫科大學施煥中團隊得出對惡性胸腔積液病因的研究成果,對指導惡性腫瘤的臨床診療具有重要意義;在肝癌研究領域,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陳孝平院士團隊研究出從腫瘤代謝的角度研究癌細胞轉移的機制,為肝癌的臨床診療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有關抑郁癥的研究領域,上海交通大學李衛東團隊構建出新型抑郁癥小鼠模型,為人類對抗抑郁癥作出了貢獻;在有關血管性癡呆的研究領域,華中科技大學陳建國團隊研發出緩解血管性癡呆新藥,治療效果優于傳統藥物。這些成果的相關論文均發表在權威雜志上,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目前,數字PET團隊結合儀器上的性能優勢,基于以往科研合作積累的經驗,已經發展出了專門提供科技服務的創新實體。負責數字PET應用研究的萬陸博士介紹,團隊致力于提供基礎醫學研究、新藥創制等高新技術領域的分子影像服務,希望數字PET技術能夠圈出一片前沿科學創新的濫觴之地,實現先進醫學影像儀器對醫學研究的推動作用。
重大科學儀器已成搶占科技戰略制高點必備手段
重大科學儀器已成搶占科技戰略制高點必備手段。原創性科學儀器設備往往會開辟新的學科領域,帶來嶄新的研究成果,拓展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科學儀器設備自主研發十分薄弱,特別是高端科學儀器設備嚴重依賴進口,這已成為我國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和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制約因素。
實踐證明,科技發展的物質條件是國民經濟發展和產業競爭力提升的支撐,是環境保護、食品安全、醫藥衛生等社會與民生發展的物質保障。培育經濟增長點和服務民生熱點的所需的核心重大科學儀器設備是難以依賴進口得到的,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動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為此,2011年,中央財政開始實施國家重大儀器專項,總資金投入近130億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國家重大儀器專項為科學家發現新數據、驗證新原理、揭示新規律起到了重大的支撐作用。
在第十屆中國科學儀器發展年會上,科學技術部科研條件與財務司副司長吳學梯曾介紹說,“十二五”期間,科技部立項啟動208個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在支撐國家重大需求、引領科技創新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長期以來,中國的社會資本投資都處于一個初級階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反而是科技部、基金委等科技主管部門,成為了一群遠見卓識的“風險投資者”。事實上,支持自主創新的科學儀器開發,絕非一朝一夕之事。比如數字PET技術,從2001年至今,已歷經16年的研究開發,才慢慢產出一系列成果,而要提高其應用的深度和廣度,真正把市場做起來,路還很長。謝慶國坦言,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們除了在技術上的領先優勢,在市場、銷售、品牌、管理、資源這些方面,全是劣勢。目前,一些發達國家的研究機構和包括美國通用電器、德國西門子、荷蘭飛利浦在內的產業巨頭已經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達成全球壟斷。
盡管面臨諸多困難,但謝慶國仍然相信,原理創新的科學技術會產生極高的技術勢能,高技術勢能能裂變為高產業動能,并保持產業發展的持久動力。全數字PET就是從科學發現到技術發明、再驅動產業發展這三點結合在一起的很好產物,有望為我國高端醫療裝備等新興戰略產業帶來跨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