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湘民教授把自家當實驗室研制醫用3D顯微及導航裝置
進口設備——要么大要么貴
據家庭醫生在線了解,顯微外科是現代外科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顯微外科(包括耳科、眼科、神經外科和整形外科等)的關鍵設備是手術顯微鏡,術者必須經過專業訓練,要求長時間固定頭位,近距離對準并凝視目鏡進行顯微操作,這不僅使操作者容易疲勞還常造成頸椎腰椎勞損?,F有的顯微手術錄像顯示裝置多為2D平面圖像,缺乏立體感,不利于手術示教。而部分進口手術顯微鏡可加裝立體攝像裝置,手術者仍須按普通顯微鏡操作,然而3D攝像整套裝置結構復雜龐大,價格昂貴,不利于推廣應用,只供演示教學使用。
張湘民表示,能否提供一種通用外科手術立體顯微攝像演示裝置,而且兼具本裝置小巧輕便,兼有手術照明、3D實時高清攝像、錄像、錄音、顯示及影像傳輸等功能,成了他當年的考慮方向。
自制設備——又輕巧又簡便
因此,他利用業余時間,自籌資金、在自家實驗室(小貯藏室改造而成)反復研制,組裝了一套新型手術立體顯微攝像演示裝置(3D手術顯微鏡),經過近兩年的測試和應用,主要技術指標達到或超過進口同類產品,并且價廉輕巧,操作簡便。
張湘民所發明的這套通用外科手術立體顯微攝像演示裝置,是由3D高清數碼攝像機、3D高清液晶顯示器及調節支架所構成,其中最關鍵的部分是將3D高清數碼攝像機原鏡頭前改裝并加上帶有顯微攝像鏡頭及聚焦廣元的顯微適配器。
3D手術顯微鏡可方便調節顯微攝像鏡頭距離和角度,還可調節聚焦光源光斑大小。根據3D顯示屏的不同類型,手術者可能需要佩帶不同的3D眼鏡或頭戴式立體顯示眼鏡,也可采用能直接用裸眼觀看的3D顯示屏。術者或助手可直接調控或通過遙控器調控3D高清數碼攝像機,即調控變焦、對焦和攝錄像等。
由于采用高清3D攝像顯示模式,其圖像分辨率和清晰度可達到或超過光學顯微鏡的效果,手術者可直接觀看3D高清顯示屏進行顯微手術操作。手術者頭位和體位可自由活動,避免常規手術顯微鏡操作所造成的不適和不良反應。同時手術助手和觀摩學習者都可通過3D高清顯示屏觀看到清晰的3D手術圖像。3D手術圖像通過實時傳輸和攝錄,便于教學和學術演示,適合外科系統多學科顯微手術和常規開放手術使用。張湘民正是利用他的這套裝置,勇當“小白鼠”,自己給自己完成了舌背牽拉手術
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分會副主任委員、耳科專業組組長、海軍總醫院孫建軍主任在了解這項發明創造后也十分感興趣,認為這項專利技術將有良好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