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古城鐘樓”微博的爆火,讓許多網友發出疑問:“這么無聊的微博為何能火起來?”許多業內人士分析,這背后隱藏著“微博營銷師”的身影。西安也有這樣一群專職微博營銷師。
眼球經濟先賺人氣再賺錢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15日的報告顯示,2012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5.64億,其中手機網民4.2億。刷微博的人群之龐大可見一斑。
你的粉絲超過一百,你就是本內刊;超過10萬,你就是份區域性報紙;超過100萬,你就是份全國大報;超過1億,你就是CCTV了!“而且,微博還具有受眾定位清晰,和多次傳播的優點。這都是傳播媒體所不能比擬的。比如某一微博的粉絲群中大多是18—35歲的年輕女性,那么對化妝品、女裝業的廣告意義就顯而易見了。”黑龍江大學傳播學系主任姜德鋒說正是微博的這些特性讓商家嗅到了商機。
“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聚集人氣。以西安為例,現在熱衷做微博營銷的主要集中在汽車、房產、旅游和醫療四大行業。”李紅波于2012年10月代表北京某網絡科技公司進軍西安,作為專職微博營銷師,他在西安接到的第一個項目,便是替某樓盤代管官方微博,“直接上來就說樓盤多好是沒有用的。我們先每天通過官微發布選盤原則、樓市調控政策等實用信息,短時間內吸引了數量龐大的粉絲,然后再介紹樓盤信息,這樣的傳播效果好了許多。”
僅此一個項目,李紅波的微博營銷師團隊每月收取的費用便在萬元以上。“當然這是付給我們公司的錢數,但這個行業收入確實很可觀。”他說微博營銷師這一職業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均已有數以萬計的從業者,“但西安確實還不多,據我們了解專業做的,也就五六家。”
收集“粉絲”、代管企業官方微博、轉發指定微博,這些都是微博營銷師的日常工作內容。“微博營銷師也會應客戶要求,選擇合適的‘大V’(粉絲眾多的官方認證微博)洽談廣告宣傳。”在新浪陜西站微博拓展部負責向企業進行微博推介的彭亞紅(化名)說,“大V”們轉發廣告的價格在網上也是明碼標價:粉絲數上萬的賬號,廣告轉發價格為每條15元;粉絲10萬至20萬的賬號,每條40元;粉絲數20萬至50萬的,每條60元;粉絲在50萬左右的,轉發價格為每條200元。此前,微博名人“作業本”就曾透露:“每天都有四五十封私信要求投廣告,高的給到1萬元。”
彭亞紅說。據她所知,為了“哄抬”人氣,僅在去年,微博營銷師們就先后炒火了“杜甫很忙”“元芳怎么看”等網絡事件,引起粉絲關注,適時進行營銷。”同樣據她講述,曾在微博上鬧得非常火熱的“人類已經無法阻止海底撈”也是一起相當成功的微博營銷。
摸石過河不完善才更具活力
就目前情況而言,微博營銷尚處于轉發廣告、代管微博等簡單形式。就連“代管企業官方微博”這一項工作具體要做什么,又有哪些工作技巧?微博營銷師們也給不出一個行業公認的定義。“品牌建設、客戶管理、產品銷售、輿情監測、行業觀察、人才招聘,官微都做,但具體應該側重哪一方面,如何與公司具體的營銷事件良性互動?我們都在摸著石頭過河。”李紅波說。
陜西某網絡公司的負責人田仕鵬則說,“互聯網變化太快,這里的不確定性太大了。和去年同期相比,微博的活躍程度已經開始減弱,微博的商業價值存在下降的可能。”同時,在他看來很多微博主都非常依賴于微博賬號,但他們都難以掌握粉絲的實際信息,很難深入分析和細分客戶。這也成為微博開展電子商務,直接盈利的一大屏障。
“不過,不到3年時間微博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這就是我們繼續做下去的信心。”田鵬飛說:“新興行業必然要經過這樣一個摸索前進的過程,這就是新興行業成長的過程。正因為不完善,才更具活力。”
開欄語
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我們的社會涌現出越來越多的新興行業。
當人們還在為電報惜字如金時,無法想象“短信編輯者”是做什么的;當人們尚在為百貨商店里貨物短缺而發愁時,“網店模特”便無可想象;當“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有多遠?”還是社會熱點話題時,“網店老板”甚至快遞員也都顯得那么匪夷所思;更遑論“試睡員”“聞臭師”這些職業了……而這一切在今天,無不變成現實的行業,這正如我們無法想象今后10年又將出現哪些新興行業一樣。
“361行”欄目的開設,正是要走進生活,尋找那些從事著新鮮職業的人,為大家揭開越來越多的新興行業的神秘面紗。(來源:《西安日報》作者:裴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