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半年報中的多個在建項目進度皆顯示為零,有些項目已經建設近一年時間,為何都沒有任何進展?”昨日,記者粗略數了一下,在迪安診斷(300244)舉行的網上業績說明會上,不下6名投資者提出了同樣的問題。看來,投資者對于迪安診斷的募投項目進展頗為擔心。
募投項目正在穩健推進
記者在迪安診斷的半年度業績報告中看到,當時,公司的募投項目包括南京迪安醫學診斷實驗室遷址擴建項目、天津迪安醫學檢驗所建設項目等。但半年度報告中,上述項目進展均未達到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2月31日就是公司預計的可使用日期。此外,于2011年5月31日建成的沈陽迪安醫學檢驗所,其在今年上半年的效益顯示為-206.05萬元。因此,不少投資者對于迪安診斷的未來經營表示擔憂。
對此,迪安診斷的財務總監、董秘徐敏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的募投項目正處于穩健推進實施的過程中。對于公司的新建實驗室,公司需要充分整合市場資源后再投入,以確保募投項目實施后的投資回報在最短時間內達到預期。“公司新設一家實驗室,立項及設立完成時間通常需要1年左右,盈利周期一般需要2至3年。”
而對于迪安診斷的佛山實驗室,徐敏表示,由于其屬于后進入市場者,所以市場拓展中所遇到的難度較其他區域更大;預計該實驗室明年仍存有虧損的風險。
業績未受價格波動影響
在談及迪安診斷今年半年度的業績表現時,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陳海斌用“業績增長超過預期”來形容。數據顯示,公司2012年上半年營業總收入為3.1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6.2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069.9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5.70%。但陳海斌同時表示,上半年有部分供應商的試劑價格有所調整,致使公司的原材料價格受到部分影響。但總體來說,公司的整體業績并未受到價格波動的影響。
對于行業的未來發展,徐敏認為,獨立實驗室行業正面臨著較好的政策支持和市場快速發展的機遇。“醫學獨立實驗室的技術、成本、質量等優勢,促進了醫療機構將更多的標本外送給獨立實驗室,與三級醫院形成拾遺補漏,是二級醫院的最佳合作伙伴,是一級醫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最有利的技術支撐。”
徐敏表示,下半年公司將著力于差異化競爭策略的實施,以保持在行業中的優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