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于上海各科研院所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走出深閨”,面向社會開放,讓企業共用共享。這一政策在上海實施4年來成效顯著,有效降低了企業創新成本,節約重復購置設備的財政資金約2.31億元。
據上海市科委主任壽子琪在5日召開的“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工作推進大會”上介紹,目前,上海已有6508臺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加盟共用共享的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總價值約82億元,這些共享儀器的開機率達到96.94%、共享率為54%,每臺機器有超過一半的開機時間都在為企業服務。
2007年,上海出臺了我國首部促進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共用共享的地方性法規,對提供大型科學儀器設備進行共用共享的單位進行獎勵,對租用大型科學儀器設備進行創新的企業進行補貼,同時規定政府采購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必須上報,新購買50萬元以上的儀器設備必須通過專家的聯合審議,不得重復購置。
4年來,上海共對涉及13個部門預算中,申購預算總值超過6.25億元的434臺(套)大型科學儀器進行了聯合評議和新購評議,共核減約2.31億元的申購預算,核減比例達37%,有效遏制了重復購置和財政資金的不合理使用。
這項政策實施4年來,有效降低了企業、尤其是眾多中小企業的創新成本。上海韶遠化學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之初,開發高端化學試劑庫,需要頻繁使用“核磁儀”,但一臺“核磁儀”價值200萬元,加上維修、人工等成本,企業無法承受。在大型科學儀器共用共享政策的支持下,企業不僅不需要購置“核磁儀”,還獲得了市區兩級的補貼,在企業自主創新最艱難的時候,幫助企業度過了難關。
上海安必生制藥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由國內外幾十位科研人員投資組建的科技企業,公司成立之初也無力購買制藥必需的“x-ray”檢測設備、“格拉特流化床”等專業精密檢測設備。舉步維艱之際,通過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尋找到了擁有這些儀器設備的單位和學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安必生制藥公司發展壯大以后,還主動將兩臺德國進口的稀缺測試設備上報給服務平臺,提供給其他企業共用共享。
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的共用共享,不僅解了許多中小企業的“燃眉之急”,也為許多提供科學儀器的科研單位帶來了生意和合作伙伴。中科院有機化學所共有44臺大型科研儀器加盟共享研發公共服務平臺,機器的服務量、服務機時均大幅提升,僅一臺“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的年均開機機時,就比其他單位同類儀器高出近三分之一。
上海市涂料研究所在機構轉制過程中,一度十分“糾結”于如何將所內資源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通過大型科學儀器的共用共享,為研究所打開了一扇面向市場的“服務之窗”。目前,該所的大型科學儀器“加速氣候儀”已基本實現滿負荷運轉,在水電等消耗折舊量不變的情況下,極大提升了設備使用率,同時還為涂料所帶來了大量用戶。
目前,隨著大型科學儀器共用共享的理念在上海深入人心,“儀器必須自己買”的傳統觀念正被淡化,越來越多的企業借助于共享儀器進行研發和創新。同時,越來越多的單位也主動改變大型科學儀器僅為本單位科研服務的觀念,積極加入到儀器共享的隊伍中來。一些用社會資金購買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也積極參與共享,比例逐年攀升。
上海市科委等部門對全市相關中小企業最新開展的一項聯合調查顯示:有81.4%的企業表示要取消原定的儀器購置計劃,長期依托共享的科學儀器進行研發或測試。有65.85%的企業還表示,來自大型科學儀器提供單位的專家指導對企業突破技術瓶頸“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