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東華大學)——上海電機學院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滴水湖實驗室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上海電機學院供圖)
簽約雙方將共同設立理事會作為滴水湖實驗室的最高決策機構,負責制定實驗室發展規劃、技術和產品開發計劃等,同時將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確保研發活動有序進行。雙方還將共同積極爭取外部資源,推動政產學研聯動,為滴水湖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據悉,滴水湖實驗室將采用“三位一體”,即:高校、實驗室和企業緊密結合的運行模式,實現從創新理論、開發技術到產業化的全過程。其中,上海電機學院將提供辦公、實驗、成果孵化場地,并配套合理的概念驗證、中試場地,同時負責引進一定數量的專職科研人員和業內知名人才。
中國科學院院士、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東華大學)主任朱美芳表示,滴水湖實驗室作為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分支機構,將定位于進行原始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聚焦先進航空航天材料、綠色能源材料、高端動力裝備材料等前沿方向。
上海電機學院院長龔思怡表示:“滴水湖實驗室的共建,將本著‘優勢互補、共建基地、協同創新、推動轉化’的原則,充分發揮東華大學在材料科學、化學、紡織等領域的學科優勢,上海電機學院地處臨港的區位優勢和校企合作優勢以及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的政策支持和產業引導優勢,聚焦航空航天材料問題,共同打造一個集科研創新、人才培養、產業孵化于一體的綜合性科研平臺,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航空航天材料創新策源地、成果轉化孵化基地、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和國際協同創新基地。”
近年來,上海電機學院積極構建高端裝備、能源動力、集成電路、新材料等八大專業群,圍繞上海大飛機制造和商業航天產業發展規劃,積極布局航空航天特色領域,進一步明確了建設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應用技術大學的辦學目標。此次與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建“滴水湖實驗室”,是學校積極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教融匯、產教融合,服務臨港新片區大力發展航空航天、高端裝備、能源動力等先進制造業,打造世界級前沿產業集群的重要舉措。
本次研討會集結了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原校長顧秉林,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校長張希,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校長俞建勇等在內的18位兩院院士以及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吉林大學、東華大學、上海電機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航天三院、上海商飛、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上海青浦航空產業協會等60余家高校、研究所、企業、產業協會的100多位專家、學者和行業領軍人物,聚焦航空航天新材料產業發展和服務臨港新片區航空航天產業發展進行了積極交流和深入研討。
上海電機學院黨委書記魯雄剛表示,共建滴水湖實驗室不僅有助于提升簽約雙方在先進纖維材料領域的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還將有力推動臨港新片區構建全鏈條全過程科技創新體系,促進國際協同創新,助力臨港打造世界級前沿產業集群。
據悉,后續,上海電機學院將堅持產教融合特色發展道路,充分發揮地處臨港新片區大飛機制造基地和閔行上海航天城核心主體的區位優勢,積極布局航空航天學科新賽道,進一步加強與行業企業、科研院所、兄弟高校的合作與交流,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方式,共同推動航空航天新材料產業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