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重組,勢在必行
省重點實驗室從2000年開始組建,現共有241家。從區域分布來看,覆蓋了全省11個設區市,南昌有180家,占比達74.7%;從依托單位類型來看,高校占比最高,達59.3%,其次分別是科研院所、企業、醫院;從研究領域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生物醫藥、醫療衛生、新材料、裝備制造、生態環境、電子信息等領域。
二十多年來,省重點實驗室在我省學科建設、人才集聚、產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從2021年省重點實驗室獲得的省級科技獎勵來看,當年省科技獎勵一等獎中,省重點實驗室獲15項,占一等獎數量的65%。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應看到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比如,現有省重點實驗室研究方向與我省重點產業發展方向匹配度不高、支撐度不強;現有省重點實驗室研究領域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復;大多數企業建設的實驗室以企業主營業務的技術攻關為研究導向,對行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引領性不高。“省重點實驗室是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有益補充和后備軍,是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實力擔當,是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底座。優化重組,勢在必行。”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宋德雄說。
注重“量”,更注重“質”
新形勢下,省重點實驗室如何更好地提升能級和創新效能,助力江西跑出科技創新加速度?
堅持“四個面向”。省科技廳體系化設置省重點實驗室研究領域及研究方向,編制總體布局圖: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不限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充分挖掘本省具有顛覆性和前瞻性的新興技術和研究團隊;面向經濟主戰場,圍繞我省12條制造業重點產業鏈以及各設區市“十四五”規劃中明確的發展產業進行布局;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重點圍繞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水利、交通、應急管理等重點領域進行布局;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重點圍繞疾病預防控制、疾病診療、生物醫藥等領域進行布局。
在保持適度“量”的前提下,更注重“質”的提升。我省將提升水平處于國內領跑、并跑的省重點實驗室研究能力;針對省重點學科、重點產業和未來產業尚未布局或布局不足領域,布局一批省重點實驗室;撤銷研究力量弱化、無重大創新成果、不符合新要求的省重點實驗室。此外,我省鼓勵相近研究領域的現有省重點實驗室合并重組,由多個單位聯合共建,握指成拳,合力致遠。
動態管理,優勝劣汰
根據《江西省重點實驗室管理辦法》的要求,省重點實驗室批準組建后有三年建設期,期滿后進行驗收。后續實行年度報告和三年一次評估的方式進行考核。但在實際執行中,年度報告制度、定期評估制度無法實時反映各實驗室的運行狀況和實驗室間的對比情況。
對此,我省創新性提出積分制,將日常監督評估與定期考核評估相結合。“我們設計了一套積分體系,從創新活動的開展、創新資源的匯集、創新成果的產出、創新能力的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等方面設置了量化指標和積分值,各省重點實驗室在取得成效時及時將成效提交積分系統,審核通過后根據積分值為該重點實驗室增加積分。”省科技廳條件財務處負責人介紹,通過掌握每個省重點實驗室積分的動態變化,可以了解其運行的實時情況,并以此為依據,對省重點實驗室實行優勝劣汰、有序進出的動態化管理機制。
賞罰分明。我省將每年對積分優秀的實驗室給予支持,對積分靠后的實驗室給予警示提醒,連續三年積分在后5%的予以撤銷。每三年對省重點實驗室進行一次現場核查,核查不通過,責成予以整改,第二年進行復查。復查仍不通過,予以摘牌。有重大誠信問題直接予以摘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