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唯一研究“傷”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傷、燒傷與復合傷國家重點實驗室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療傷”“法寶”?未來它有怎樣的發展規劃?近日,重慶日報記者采訪了該實驗室主任蔣建新。
重慶日報:實驗室是全軍首個、全國唯一的戰創傷醫學領域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它為什么能落戶重慶?
蔣建新:實驗室落戶重慶,與實驗室厚重的歷史、開創性成就及其所發揮的戰略支撐作用有關。這個實驗室是我國戰創傷醫學領域最早成立的實驗室,始建于上世紀50年代,成立以來主持承擔了本領域國家、軍隊系列重大科研項目,產生了以5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為代表的系列原創性重大成果,涌現出黎鰲院士、程天民院士、王正國院士、付小兵院士等本領域學科領軍人才。
重慶日報:實驗室由3個分室組成,各自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蔣建新:3個分室在我國創傷和戰傷領域發揮了無可替代的引領作用。創傷分室重點研究各類戰爭中最為常見的武器彈藥爆炸傷、高速投射物致傷,以及和平時期生產生活中諸多損傷、交通傷;燒傷分室重點研究和平時期生產生活中燒燙傷,注重傷員機體反應和臟器功能保護,是我國燒傷醫療行業的龍頭和旗幟;復合傷分室重點研究復合因素致傷效應與醫學防護,是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領域的國家重點學科。
重慶日報:近年來,實驗室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果,這種創新力量來自哪里?
蔣建新:實驗室在嚴重創傷后全身性損害發生機制與防治、創傷后重要組織修復與再生、重要傷類救治關鍵技術及轉化以及戰創傷救護裝備、器材及藥物研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實驗室在科技創新中長期堅持協同創新模式,按照產學研一體化運行模式,通過重大科技成果孕育、產生,不斷解決戰創傷醫學領域內的重大關鍵科學問題,創建戰創傷防治新理論和關鍵技術,有力提升我國應對戰爭和各種災害醫療救援能力,引領我國戰創傷醫學發展。
重慶日報:實驗室未來有怎樣的發展計劃?
蔣建新:實驗室將秉承新發展理念,著力構建實驗室新發展格局。首先,抓住國家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的歷史機遇,通過與本領域優勢單位、相關領域優勢學科的融合,進一步提升實驗室科技自立自強、自主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戰略科技支撐作用。
其次,加強與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材料科學等學科的交叉融合,促進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和新的研究領域,推動形成一批促進創傷醫學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理論和核心關鍵技術。
第三,加強與部隊、軍工企業等科研合作,加速研究成果轉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