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9年三大學科排名概述
QS世界大學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USNews世界大學排名、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同為目前國際上較具公信力和代表性的四大大學排名。除大學綜合排名外,四大排名機構紛紛推出學科排名,對全球高校的具體學科專業進行國際排名。與綜合排名不同,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更傾向于學術元素的評定考核。
2月27日,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正式發布了2019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本年度QS排名本次排名涵蓋人文學科工程與科技、生命科學與醫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管理學等5大領域,具體細分為48個學科。由學術聲譽(全球學術界學者對各大學的學術表現評價)、雇主聲譽(全球雇主對各大學的畢業生評價)、每篇論文的引用數量(教師的平均研究成果影響力)、H指數(高校的平均學術產出和影響力)四個評價指標對學科水平進行衡量。中國高校共402個學科進入世界百強,數量之多位列世界第三,僅次于英美兩國。三大三角區高校中共有639個學科進入QS2019年學科排名榜單,其中社會科學與管理學科相關專業進入榜單數量最多為165個,生命科學與醫學學科相關專業進入榜單數量最少為87個。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6月26日,上海軟科正式發布2019“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簡稱ARWU排名)。本年度對象為全球4000余所大學,共有來自 86個國家和地區的1700余所高校進入學科排名榜單。排名覆蓋理學(Natural sciences)、工學(Engineering)、生命科學(Life science)、醫學(Medial sciences)、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s)五大學科領域,具體細分為54個學科。排名指標由論文總數(PUB,大學在排名學科發表的論文總數)、論文標準化影響力(CNCI,大學在排名學科發表的論文標準化篇均被引次數)、國際合作論文比例(IC,大學在排名學科發表的論文中國際合作的論文比例)、 頂尖期刊論文數(TOP,大學在排名學科的頂尖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教師獲權威獎項數(AWARD,教師獲得本學科最重要的國際獎項折合數)五個部分構成。中國大陸共有233所高校上榜,上榜總次數2001次,僅次于美國,位列全球第二。三大三角區高校中共有1342個學科進入ARWU2019年學科排名榜單,其中工學相關專業進入榜單數量最多為762個,生命科學學科相關專業進入榜單數量最少為89個。
7月11日,科睿唯安(原湯森路透)發布了最新ESI數據(數據更新節點為2019年7月11日,數據覆蓋時間2009年1月1日-2019年4月30日)。ESI(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是目前世界范圍內普遍用以評價高校、學術機構、國家或地區國際學術水平及影響力的重要評價指標工具之一。此次上榜機構總數為5957,比2019年5月數據增加93;中國高校(內地)上榜高校數為267,比2019年5月數據增加5所,專業上榜次數為1111次。ESI共計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經濟與商業、工程學、地球科學、材料科學、數學、綜合交叉學科、物理學、社會科學總論、空間科學、農業科學、臨床醫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神經系統學與行為學、免疫學、精神病學與心理學、微生物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植物學與動物學、藥理學和毒理學等22個學科,本次上榜的國內高校分布在21個學科。北京大學除空間學科外,其余21個學科全部進入到了前1%學科中。
表1:三大三角區各學科入圍高校數量統計表
二、三大三角區學科排名對比分析
QS學科排名整體入圍學科總數不及ARWU學科排名入圍總數的50%,整體數量較少,江浙滬、京津冀、粵港澳三大三角區在三個學科榜單上的呈現出的特點也隨之不同。如表2所示,在QS學科榜單中,三大三角區在五個學科領域的入選情況較為均衡,都在200個學科數量上下浮動。京津冀高校在工程技術學領域稍有優勢,江浙滬高校在生命科學與醫學和自然科學兩個學科領域優勢較為明顯,粵港澳地區高校在社會科學與管理學科和藝術與人文學科有較多專業入圍,而在工學和醫學兩大領域則稍顯劣勢。
具體到專業來看,在工程技術學領域,京津冀高校在電子電器工程專業和計算機科學與信息系統專業優勢比較突出,同時礦產與采礦工程專業只有江浙滬的兩所高校入圍。在社會科學與管理專業,粵港澳高校在經濟學、商業管理和酒店管理三個專業上比較有優勢。在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江浙滬高校在生物科學專業、藥學和醫學三個專業有絕對的優勢,而在牙科專業則處于劣勢。在藝術與人文專業,三大地區高校的專業入選數量基本持平,但只有粵港澳高校中的香港大學、香港演藝學院和香港中文大學表演藝術專業入選QS榜單。在自然科學領域,江浙滬高校和京津冀高校相關專業則略優于粵港澳高校。
表2 :2019年QS學科排名三大三角區專業數量對比表
相比于QS學科三大三角區入選專業數量相對平衡的狀態,ARWU學科排名則出現了較大差異。如圖3所示,江浙滬高校在數量上呈現出絕對的優勢,在入選榜單總量上接近京津冀高校和粵港澳高校之和。在共計1342個入選專業中,江浙滬高校共有累計622個專業入選,占比高達46.3%。江浙滬高校的工學專業、理學專業和生命科學專業都有大量優勢學科進入榜單,然而在社會科學領域,粵港澳高校反而占據幾乎翻倍的優勢。京津冀高校在醫學和生命科學兩個領域相對落后。
具體到專業來看,江浙滬高校在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力電子工程、化學工程、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納米科學與技術、能源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化學、數學、基礎醫學、藥學、農學等專業優勢十分突出,入圍專業數量數量很多。京津冀高校在經濟學和航空航天工程專業優勢專業較多。粵港澳高校在工商管理、心理學以及護理學等專業的優勢較為突出。
表3:2019年ARWU學科排名三大三角區專業數量對比表
ESI學科排名與QS排名、ARWU排名不同的是,沒有學科領域的劃分只有學科專業的劃分。如圖4所示,江浙滬、京津冀、粵港澳三大三角區在學科分布上呈現出的差異最大。其中江浙滬共有306個學科進入ESI學科排名,京津冀共有213個進入學科ESI學科排名,粵港澳共有66個學科進入ESI學科排名。江浙滬入選學科總數比其他兩個三角區加一起還要多,不過這也與粵港澳三角區只統計了廣東省的高校入選數量有一定關系。
表4:2019年7月ESI學科排名三大三角區專業數量對比表
三、整體情況總結
綜合考量QS學科榜單、ARWU學科榜單以及ESI學科榜單三大三角區的學科分布情況,可以得出:江浙滬高校在數量上占據絕對優勢,粵港澳高校在數量上稍顯劣勢。從高校學科排名來看,京津冀高校在大多數排名上更為靠前。從學科專業來看,江浙滬高校在生命醫學 、自然科學、醫學領域相關專業優勢更為突出,京津冀高校在自然科學與工學領域相關專業優勢更為突出,粵港澳在社會科學領域的相關專業更為強勢。優勢學科的聚集可能將與三角區發展定位有緊密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