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上午,中南大學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該校“湘雅臨床大數據系統建設項目”正式啟動,首批共101個項目入選,覆蓋40余個臨床學科。據悉,開展大數據在臨床醫學領域大范圍、系統性的探索和應用,這在國內高校中尚屬首次。
中南大學下轄湘雅醫院、湘雅二醫院、湘雅三醫院、湘雅口腔醫院和湘雅醫學院腫瘤醫院,每年門急診量近千萬人次,每年大中型手術超過15萬臺次,醫療體量極為龐大,可產生海量的多媒體臨床數據。如將其運用于臨床科研和轉化醫學研究,進而帶動基礎醫學發展,將有助于產生更多有價值的成果。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表示,學校將分5年連續投入1億元人民幣,資助該校所有臨床專科建設其大數據系統,并為每位受助醫生配備一名軟件專業研究生,協助開展數據采集,以建立起從病人踏入醫院門檻開始的一整套網絡化電子病歷系統。未來還將通過臨床醫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加大對數據的挖掘和分析力度,建立起國際先進和國內領先的醫療大數據運營模式。
國際血管聯盟副主席、該校湘雅二醫院教授舒暢告訴記者,臨床大數據系統的建立對診療模式變革意義重大。在血管外科手術已日益精細和復雜、并趨向個性化的今天,臨床大數據系統不僅有助于醫生提高診療和科研水平,對病人了解自身詳細病史也極為有利,必將對病因診斷、用藥、手術、預后等均產生積極而深刻的影響。(成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