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校學者首次任973首席科學家
由“方塊字”、“多聲調”組成的中文系統,與人類腦部互動別具特色:已知當中涉及腦部7個語言區,與只涉及4個區域的英文大相徑庭。香港大學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譚力海帶領的頂尖研究團隊,獲國家科技部“973計劃”撥款4700萬港元設立項目,成為首名擔任“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的香港院校學者。研究將深入剖析人腦與中文能力的復雜關系,成果可望為漢語語障診治,以至顱腦手術等醫療應用帶來重大突破。
港校學者任973首席科學家
“973計劃”全名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旨在解決農業、能源、人口與健康等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科學問題,獲撥款的研究團隊須提供解決有關問題理論依據和科學基礎。
有見逾2000萬名學童有閱讀障礙,對國家人力資源有一定影響,譚力海領導由港大、北大、清華、麻省理工及解放軍第306醫院等研究人員進行的“中國語言相關腦功能區與語言障礙的關鍵科學問題研究”成功獲計劃設立項目,從語言科學、心理學、神經外科學及分子遺傳學著手探究問題。
英文涉4腦區 語障成因有別
譚力海介紹指,據團隊成員早前研究發現,中文是典型表意文字,以方塊漢字為基礎,英文則屬表音文字。此外,中文有不同聲調,因此學習和運用中文和英文,所需運用的腦部語言區大不相同:英文只涉及4個腦區,中文已知卻涉及7個腦區,故兩種語言障礙原因也不相同。由此可解釋中國人語障問題較多原因,以及做顱腦手術影響亦較大。
團隊將利用功能磁力共振、腦成像等先進科技,有系統地研究大腦功能區涉及學習中文的位置,以及涉及語言障礙的神經系統、基因等,從而比較及分析中文使用者腦部活動情況。研究確定腦病患者語言能力區位置后,將有助設定腦神經科“手術禁區”,避免于手術中傷及重要腦部區域,及有效為因腦疾病造成語言障礙患者設計康復訓練。
未來5年,團隊會針對香港、深圳、河北保定、山東濟寧4地數以萬計4歲至歲75歲人士進行一系列研究,由幼童閱讀障礙,到老年人腦退化癥均作探究。既橫向地涵蓋華南、華北、華東等地,也縱向地追蹤不同年齡人生周期,全面剖析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