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湖南省科技廳組織專家通過了“湖南省農產品質量監(檢)測技術共享平臺”的驗收。
農產品(食品)檢測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屏障。目前,湖南省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眾多,但隸屬不同的職能部門。為了進一步加強資源整合、發揮科技優勢,2008年,省科技廳、省財政廳通過湖南省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專項,支持省食品測試分析中心承建“省農產品質量監(檢)測技術共享平臺”。
平臺整合了湖南農產品質量監(檢)測機構的相關技術資源,采購了一批先進儀器設備,建立了農產品質量監(檢)測技術和標準共享數據庫,培養了一批農產品質量監(檢)測技術人才,建立健全了共享機制和運行制度,初步形成了一個覆蓋全省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網絡。
經過3年建設,平臺能力顯著增強。所涉及檢測指標/參數由268項擴大到636項,檢測精度、檢出限由ppm級(百萬分之一)提高達到ppb級(十億分之一),并先后8次通過國家認監委、農業部及省質監局等單位組織的農產品檢測機構能力驗證和比對。截止到今年10月,為國家和省內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提供監(檢)測技術服務30多次,檢測4500多個樣品;開發食品風險評估與預警技術,對大米、桶裝水、肉制品等18類高風險食品實施風險監測活動,收集食品加工環節監測信息2313條,累計發布食品安全相關信息2900多條。同時,平臺還為大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免費提供檢驗技術人員培訓、科技資源共享(服務),招收和培養了一批博士、碩士。
以平臺資源優勢為基礎,新承擔國家、省部級等項目16個,其中新獲批的“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已進入建設方案編制階段,《柑橘酶法去皮和脫囊衣技術研究》榮獲2011年度省技術發明一等獎(公示中),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項,制/修訂等行業標準2項,參與審定省級地方標準30多項。